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6(1 / 2)

加入书签

让他另选别人,除非高明不在了。

坚定地认为皇帝丈夫怎么都不会废太子的观音婢:“……”

长孙无忌心中骂骂咧咧,他的好外甥啊。

【我们知道,汉高祖刘邦因为太子刘盈不像自己,想要改立像自己的刘如意为太子,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吕雉逼张良出谋划策,请出商山四皓才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

刘邦驾崩,刘盈即位后,吕雉对还只是一个孩子的刘如意斩尽杀绝。

刘如意的死,刘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难以想象以史为鉴的李世民也会犯下这种错误。】

汉高祖刘邦再次听到天幕提及此时,还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和吕雉有着共患难的情分在,但是这点情分抵消不了吕雉杀他最喜爱的儿子,吃里扒外,只顾着娘家,大封诸吕为王,培养外戚势力。

想为娘家谋福利,来求他啊,只要不过分,他还是会拉一把的。

【同样的,李世民觉得李治性格懦弱,不适合当皇帝,想要立文治武功都很像自己的李恪为太子,遭到了长孙无忌和一众朝臣的极力反对。

这事就没成。

朝臣为什么反对李恪成为储君呢?不是因为李恪的母亲是杨广的女儿,而是因为李恪只是庶子。在有嫡子的情况下,朝臣不会支持庶子即位。

太子李承乾被废之后,朝臣支持的是李泰和李治,压根没有李恪啥事。

李恪也没想着去争。】

【太子李承乾没有谋反的时候,李世民对李泰十分的偏爱,在李承乾担心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谋反失败之后,李世民没有考虑偏爱的李泰,而是想立李恪,这操作也是很迷。

有种说法是担心立李泰,已经被贬为庶人的李承乾和晋王李治不得活,为了保全两个嫡子才立李治。

之后又嫌弃李治的性格当不好皇帝,想要改立李恪。

李恪也是倒了大霉了。】

唐太宗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印象一直都不错,认为长孙无忌是股肱之臣,没想到也会做出构陷李恪谋反的事情来,实在是太令他失望了,冷冷地瞪了长孙无忌一眼。

待天幕盘点结束,看他怎么收拾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的冷汗都下来了,拜天幕盘点所赐,李恪还会不会倒霉不知道,他现在要倒霉了。

不过后果应该不会太严重,到身死的地步。

毕竟事情还没有发生,陛下没有理由因为子虚乌有的事情怪罪与他,就是恐怕今后不会再得到重用了。

【唐高宗李治知道李恪是冤枉的,但是以他皇帝之尊却没有能力将李恪保下,感受到自己的皇权受了威胁。

想当初,太子李承乾实打实的谋反,唐太宗李世民都留了李承乾一命。

李治和亲舅舅长孙无忌反目成仇。

武则天入宫后,李治想要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但是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新唐书》记载,武则天为了掰倒王皇后,亲手扼杀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嫁祸给王皇后。

《旧唐书》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在末尾史学家阐述自己的观点,小公主应该是武则天自己杀死的。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