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4章 梅花拳传承(2 / 2)

加入书签

听那老道的意思,他早些年好像是从过军,好像还参加过三川口之战?

这事儿可能是真的,因为老道教自己的拳脚功夫跟箭术什麽的,是有一股比较浓厚的军中风格。老道是眉山一个小野观的道士,苏允父母算是比较虔诚的道教徒,在世的时候时常供奉这家野观,时常带着年幼的苏允去这观里,因此苏允与老道从小就熟。

苏允看得出来老道不是一般人,毕竟一般人七八十岁了也不可能还登山如履平地的。

苏父苏母去世之后,苏允还是经常去,老道士怜惜苏允幼失祜恃,又感恩苏父苏母多年的供奉,便教苏允一些拳脚功夫,希望能够让他在乡里不受人欺负。

没想到这一教却是不得了,他发现苏允年纪虽小,但悟性惊人,尤其毅力更是惊人,别的五六岁的小孩子贪玩,这苏允却是一心扑在这武学上,这顿时让他有了传衣钵之意。

老道从过军,但从军之前便是某个古老拳派的传人,据老道说,他们的传承叫梅花拳。

苏允没有听说过这个拳派,但据老道说,梅花拳乃是宋代几个被记载进《武经总要》的拳种之一,是颇为厉害的传承。

这个厉害体现在这梅花拳的传承上,据老道说,这梅花拳有文场丶武场之分,文场敬祖师,研究拳理,他们集佛丶道丶儒三家学说丶周易之理为一体,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世代相传,修身养性,炼神炼气,称为文功。

文场老师领导拳派的整个活动,负责教育门内弟子;武场主要进行武功锻炼,其武术内容丰富多彩,有独特的练法和风格,一切都与当前流行的武术套路完全不同。

它不仅有明显的强身健体作用,还有极强的技击实战能力。

他们练武的目的是练形练气,由外及内,再由内而外,达内外一体,精气神合一,最后上升到文功。

苏允不知道真假,但老道的确是有真功夫的,不仅武艺高强且精通文理,善用阴阳八卦,能行医治病,虽已经是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但体健神旺丶思路敏捷,能审时度势,颇为不凡。

苏允不知道老道是吹牛逼还是真牛逼,但闲来无事,跟着学了许多年,在离开眉山之前,只要有空都跟着老道练,倒还真是练出来一身功夫。

在眉山做生意的时候,苏允亦是经过一些争斗,与那些竞争对手派来的泼皮无赖干过一次仗,无一败绩,的确是挺好用的。

苏允却是不知道,这梅花拳不仅挺厉害,甚至还传到了后世。

1988年的时候,着名历史学家路遥教授与梅花拳弟子燕子杰教授等人合作,对河北丶山东丶河南义和团反帝斗争激烈或农民起义活跃的地区多次深入调查之后,大量事实证明义和拳就是梅花拳。

除了练梅花拳外,老道也将军中的一些拳法弓箭刀法什麽的也尽皆传给了苏允,说是让苏允多见识一些套路,可以相互借鉴,因此这射箭什麽的也学了下来,现在倒是省了一些功夫。

教习又站在旁边观摩了一会,发现苏允箭术精湛,也没有什麽好教的,便去指导其他人了。

教习倒是没有说什麽不从军浪费了的话,他可不敢这麽说话。

太学生都是天之骄子,这会儿的文重武轻,谁敢忽悠这些官宦子弟弃笔从戎的,让人家家长知道,估计他就得丢掉这份工作了。

这不过是个小插曲而已,冯谦等人虽然对苏允避而远之,但却是一直在观察苏允,见苏允射箭精准,也不过是心中有些讶异,并无特别的想法。

虽说朝廷都在鼓励习箭,但对他们这些太学生来说,习箭再好,也不过是多拿几个学分,谁又真正能够用到这个东西?

苏允却是玩得挺开心,这玩意未必多有用,但好玩啊,跑跳投射,这是根植在男人基因里的东西。

毕竟在进入农耕社会之前,男人一生成就全在于打猎上,打猎无非就是跑跳投射。

这也是为什麽男人特别喜欢打篮球踢足球这些玩意,无他,就是沉淀在基因里的跑跳投射习惯罢了。

哦,是了,后世的男人要麽打球,要麽钓鱼,都是因为打不了猎缘故,若是放开打猎,估计很多的运动爱好者都要投身其中了。

苏允自从离开眉山之后,就没有这般痛快的射箭了,平日里闲下来的时候,只能私下里打打拳什麽的。

所以其他人都在糊弄着射箭,苏允却是越射越是起劲,若不是还要上课,他能在这里玩一天。

不过有些遗憾的是,这弓箭对他来说太软了。

出来这一年时间,正是他快速发育的时间,身高上虽然长得不多,但是肌肉跟身体力量却是在快速的增长,这弓别的学子用着大约刚好,他用着就跟玩玩具似的。

射完箭之后,便跟着大流去食堂吃饭。

射箭是一个斋一个斋分开练,但食堂却是整个太学的学生都来这里吃,让苏允真正见识到太学究竟有多少人。

加上教职工,这食堂中容纳了数千人,开有十几二十个窗口供应食物,人头涌动,让苏允有一种回到了当年上大学吃食堂的感觉。

嗯,还得抢。

苏允抢了好几个太学馒头。

太学馒头大名鼎鼎。

去年赵顼视察太学想了解一下学生的饮食,正赶上太学吃馒头,宋神宗尝了以后非常满意说道:「以此养士,可无愧矣」。

因馒头受到天子的称赞,太学生回家省亲都会带着太学馒头,「太学馒头」因此名声远扬。

近来外面也有人卖名为太学馒头的,不过都是借名而已。

苏允吃了一下,比外面的好吃,但再好吃也只是包子而已。

哦,是了,太学馒头虽然叫馒头,其实是有馅的,按照后世的叫法,其实应该叫太学包子,不过宋代有馅无馅都叫馒头。

苏允嘿嘿笑了笑,前些时日阿回说在太学附近卖鸡蛋灌饼的摊子赚翻了,一天得卖一二千个。

这太学馒头还算是不错,但也经不住天天吃,总有吃腻的时候嘛,这会儿鸡蛋灌饼就有解腻的作用了。

便在苏允埋头吃太学馒头之时,忽而觉得有大群人排开众人,朝他走来。

苏允愕然抬头,当头一个容貌猥琐的年轻人,走姿轻佻,前呼后拥而来。

「你就是大宋人样子丶临江仙题词人丶三国演义作者,苏子瞻的侄儿,人称孝义无双的江右苏郎苏允?」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