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53.第430章 有人要反攻倒算(1 / 2)

加入书签

第430章 有人要反攻倒算

解决完曾布问题,执政拜任就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了。

五个得票最高的大臣的名字,很快就摆在了赵煦和两宫面前。

邓润甫丶李常丶曾孝宽丶韩忠彦丶王存。

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得票差距都不大。

至于吕大防丶范纯仁?

虽然也拿到了不少票,但没有挤进前五。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大宋政坛是一个论资排辈极为严重的体制。

哪怕王安石变法,搅动了这一潭死水之后,所带来的改变,也没有完全撼动旧有的秩序。

吕大防丶范纯仁,在正常秩序下,是不可能有越迁两府的机会的。

何况还是这种投票票选?

有大把的人,仅仅是看到这两个年轻人的履历和年纪,就已经不想投票给他们了。

何况,这两人还是旧党一边的。

很多新党待制重臣,会出于本能的厌恶,不选他们。

他们的得票,没有垫底,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赵煦看着名单,对身旁的太皇太后丶向太后说道:「太母丶母后,韩丶曾丶王三位髃臣似乎没有州郡丶路一级的履任经历?」

「若是就此拜任,恐怕,天下不服。」

其实就是他不服!

但他是皇帝,天生可以代表天下人。

所以,他不服等于天下不服,合情合理。

「这倒是。」向太后看向太皇太后,道:「那便只能拜授邓学士丶李中丞了。」

太皇太后想了想,也确实是这样。

邓润甫,自然是板上钉钉的执政。

不是现在,就是未来。

这一点毋庸置疑。

至于李常?太皇太后对这个人有不错的印象,是个忠臣,而且是一个敢于和王安石邪说乱法做坚决斗争的忠臣。

却根本不知道,这位当年反募役法丶青苗法的急先锋,早已经在地方实践中认同了募役法丶青苗法。

也就是现在还在嘴硬而已。

于是,她说道:「就这样吧。」

「拜授邓润甫为尚书左丞,李常为门下侍郎!」

今天傍晚,就可以传召范纯仁到内东门下的小殿锁厅,并命草制拜任执政制书。

明天早上,就可以布告天下。

然后,太皇太后就道:「这样一来,翰林学士院和御史台,就都得进人了。」

「中司(御史中丞别称)须委以忠贞有清名之士。」向太后在旁边说着自己的意见:「学士必用天下文章华选之臣!」

太皇太后颔首:「确当如此!」

这是大宋历代以来,对中司和翰林学士的要求。

「秘书少监傅尧俞,为人忠贞,清名天下皆知,可任中司之职。」太皇太后说道。

「娘娘所言甚是!」向太后对此没有意见,也不敢有意见。

因为她知道,傅尧俞实际上是英庙的孤臣。

太皇太后对其很有好感,多次在宫中问:当年傅御史何在?

去年召回傅尧俞,太皇太后就高兴的和她说:「傅御史回朝,国家又多一忠臣。」

「这翰林学士……」太皇太后迟疑起来:「当今天下文章知名之士,还有几人?」

说着,她便看向了赵煦,试探着道:「官家呀,近来朝中有许多大臣上表,纷纷言说,今之科举,只取经义而废诗赋,恐长此以往,国家无词臣,天下无名士啊!」

赵煦轻笑一声,低头答道:「奏知太母,皇考在日曾教孙臣:诗词歌赋,于国无益,不过小道尔!国家取士,当取利国利民之士。」

他很清楚,朝野内外,都有着一股妖风在随时随地,准备着反攻倒算。

而他更清楚,有些人打着恢复诗赋科举的旗号,到底想做什麽?

罢废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字说,用他们所支持的东西来取士。

这是争夺话语权的斗争,是不见血的战争。

赵煦在这方面,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不给任何人以可趁之机。

太皇太后的所有话,顿时都被噎在喉咙里。

她当然可以说那些大臣和她说过的话。

「王安石以一家之私学,而掩盖先儒之教,使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其黜春秋而进孟子,废六艺而尊百家……但考较学问,而不勉励德行……」

但她能说吗?

不能!

不然,这个孙子就会问一句话了——王安石是谁?

怎麽回答这个问题呢?

难道告诉他——我们为了怕官家被这个家伙的歪理邪说带偏,所以『善意』的将包括福宁殿丶崇文院内的一切和王安石有关的文章丶奏疏统统移除了?

不能呐!

这位太皇太后,很清楚一旦自己这个孝顺丶聪明丶懂事的孙子,过早的接触到王安石的歪理邪说。

万一,他觉得王安石的那些歪理邪说有道理,想要招其入朝怎麽办?

王安石的破坏性,是有目共睹的。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