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0章 难道他是天生的帝王?(2 / 2)

加入书签

「既如此,朕就和两位相公,说说朕的一些想法……」

「若有不足之处,请两位相公及时的匡正丶指正,勿因朕之言而有所顾忌!」

说着,赵煦也看了看屏风后的范百禄。

他自然也很在乎自己的形象。

可惜!

他没办法亲自去看,自己实录里的文字。

只能通过石得一丶刘惟简丶冯景等人,悄悄的隔三差五去看一趟。

韩绛和吕公着却在听到这个话后,都抬起头来。

什麽意思?

官家不是要罢废蚕盐?

是要改革?!

便见着殿上的小官家,对着身边的内臣冯景伸了伸手:「冯景,且去将福建观察使丶判泉州事蔡公的实封状取来。」

「另外,将知登州事苏轼丶知明州事陈睦本月的实封状都给朕取来。」

「诺!」

冯景领命而去。

两位宰相听着,面面相觑。

实封状?

蔡确丶苏轼丶陈睦给官家进了实封状?

而且,在里面都谈及了蚕盐钱?

他们提了什麽意见?

两位宰相开始好奇起来。

心态也在这个时候放宽下来。

因为他们发现了,小官家似乎并不想一纸诏书,就直接罢废掉蚕盐钱。

他似乎是想改革蚕盐钱!

这……

两位宰相顿时精神一振。

若是能找到一个办法,改革蚕盐钱的弊端,恢复其济贫的功能,又不影响地方官府的税收。

那就真的是善莫大焉了!

可问题是——这可能吗?

自古,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这样想着,那位官家身边的大貂铛就带着三封札子,来到了殿上。

「将蔡公等的实封状,与两位宰相看看!」小官家吩咐着。

于是,那三封实封状,被送到了两位宰相面前。

韩绛和吕公着伸手接过来,开始传阅。

然后,他们两个就发现,这三人的实封状,根本没有讲蚕盐的事情。

只是在和天子汇报,他们在各自辖区做的事情,同时也报告着他们按照天子旨意,所做的那些事情的进度。

而他们在实封状里,提及了同一个事情——大奥。

比如说,蔡确报告说:自蒙官家德音,予臣指挥,并赐大奥图纸以来,臣奉旨意,于泉州建大奥,以广船舶,今已建船百馀云云。

然后就是这些船的尺寸丶大小和价钱。

以及蔡确对这些船只的处置办法——奉旨意,假与愿贷之民,一年免息,二年利息减半。

于是泉州百姓三呼万岁,皆以为『圣天子功德无量』云云。

然后就是陈睦的报告。

陈睦也言,奉旨意,蒙德音,得赐大奥图纸,于是遵旨意于明州选精于船舶之船坊主,各赐大奥之术,假贷官钱XX贯与之,又奉诏赐给明州官船营造诸司历年所存技术丶图纸。

于是明州船厂大兴,明州船舶日盛云云。

而在登州的苏轼则报告说——自奉德音,以大奥为船,登州船舶日多,出海者日众,今已有渔船三千,雇工数万,日夜为鱼乾云云,只是有些鱼乾不太好卖,恐渔民亏本云云。

三位大臣,报告了一个所谓『大奥』在三个地方的使用经验,以及三地不同的政策。

在泉州,蔡确主持了大奥在官造船舶作坊的应用。

并普及了从广州丶明州等地造船业的很多技术。

什麽水密舱,什麽龙骨铺设,船帆等等,不一而足。

然后,蔡确主持了,将建造的船舶,以秦汉官府假牛的方式的,租给愿意出海的商贾丶百姓的程序。

还给了优惠政策。

第一年免息,第二年利息减半,到第三年才收取全额利息。

明州那边,陈睦主持下,则开始扶持民营丶私营造船厂。

并将大量官府技术,传授给这些造船厂的场主。

同时,在陈睦的主持下明州官府好像还挑选了几家在地方上造船有名的场主,由官府提供优质廉价低息贷款,让他们去扩大经营,扩大造船规模。

甚至官家还给过旨意,允许陈睦所选的船厂,享受免税的待遇,以让这些人扩大经营,提高造船厂的产量。

而在登州,则是另外一个画风。

登州的大奥,似乎主要是以中小型的渔船为主。

生产出来的船舶,也基本都是假贷给那些无地的百姓,让他们出海打鱼来还债。

同时苏轼似乎在当地,扶持了几个士绅家族,建立了大型鱼乾晾晒地,雇佣大量的无地青壮,晾晒鱼乾。

于是登州百姓纷纷出海捕鱼。

两位宰相看完,都皱起眉头来。

他们不太知道,这和蚕盐有什麽关系?

于是,韩绛放下手里的实封状,抬头看向那殿上已经重新坐在坐褥上的小官家。

「陛下……」

「老臣愚钝,不知陛下之意……望乞陛下明言!」

吕公着也道:「臣附议,望乞陛下明言。」

这位小官家,自即位以来,似乎就一直以思路清奇,想法跳脱而闻名。

两位宰相感觉,自己是真的跟不上,这位陛下!

「两位相公……可还记得,朕之前说过,朕调阅过了历代蚕盐议论的札子丶文牍?」

两位宰相点点头。

「朕自然也就知道,这蚕盐积弊,关乎着什麽?」

央地矛盾丶税收博弈嘛。

历朝历代的兴衰,都是围绕着这两个主旋律进行的。

哪怕是在现代。

这样的事情,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广泛存在。

尤其是丑国那边,联邦和州之间,没少为了税款分配打架。

而大宋自立国之初,税收就有些矫枉过正。

给地方留的太少,中央要的又太多。

偏生,哪怕赵煦想要调整,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好的切入点和机会。

因为影响太大了。

涉及的利益方,数之不尽,这里面埋着的雷更是不知道多少。

可能随便碰一下,就会引发大问题。

赵煦也没有办法!

只能索性乾脆不管,等着将来,财税结构发生了变化后,再慢慢来处理。

韩绛和吕公着,却是在听完赵煦的话,都是老脸一红。

「原来官家早就知道,蚕盐钱对地方官府的重要性……」

这就实在是不可思议了。

要知道,便是先帝,在即位之初,也未必知道地方官府的财政构成和艰难。

而这位少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却能通过阅读历代奏议和查阅崇文馆的文牍,自己推导出藏在那些奏议文字背后的地方财政收入拮据而导致蚕盐钱无法废除的真相!

这也太夸张了!

难不成,他真的是天生的帝王?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