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为京城镀上一层金箔(2 / 2)
赵使君的意思,是只要朝廷能让天下士绅,商人,乃至官员,发现有一个地方,花出去一枚铜钱,就能赚回来两枚。
那他们无须任何人逼迫,势必将家财悉数取出,花出去……」
他说着,却又摇了摇头:
「可这种好地方太少了,已有的,如盐铁,也早在朝廷手中了,总不能,为了哄骗那帮士绅商贾,将盐铁生意开放给那些那些人做……」
赵都安惊讶,心想老郭可以啊,这思路延展的很快啊。
不愧是擅长财政的读书人,提到钱字,反应是所有人里最快的。
而随着郭解元的解释,其馀人也明白过来,皱眉看向赵都安。
不知他绕了一大圈,葫芦里究竟卖什麽药。
赵都安却不急不缓,完全掌握了场中节奏,道:
「郭学士所言不错,天下已有的生意,早被瓜分乾净。但谁说,天下的生意只有这些?」
说出这句话时,他心中感慨。
上辈子,他曾研读过一些经济着作,比如熊彼特的创新利润原理,就说经济本身不会发展。
如农业时代,上千年也都没太大变化,财富只在不同人手中不断地流动。
而到了工业时代,生产力攀升,经济才开始发展。很多原本不存在的「财富」,被凭空创造了出来。
所以,大虞朝如今的情况,若遵循「博弈」,让朝廷和天下人抢钱,就会动荡不安。
而若是用「创造财富」的法子,则非但不会激化矛盾,还会因为朝廷坐庄,而将越来越多的人,在利益上,和朝廷绑在一起。
赵都安说道:
「据我所知,大虞通往西域的关口走廊,以往只给兵力镇守时,每年只会花钱,但后来,给了一些商人来往两地,做生意的机会,朝廷从关口抽税,便赚了许多钱。
同理,京师在太祖时,也很破败,但后来,定为都城后,所有权贵都往京城来,便催生出码头千帆竞渡,只收城门入城费,就能支撑皇宫的开销……
敢问,这些例子,可曾动了刀兵?
不曾。
但为何钱财却自行蜂拥而至?主动递到朝廷手中?」
不等众人回答,他便吐字道:
「市场。」
「只要朝廷出手,构建了一个市场,给予一个地方某些特权,将一些重要的衙门搬到这些地方……等等手段。
天下商人便会闻风而动,蜂拥而至,主动为朝廷奔忙,他们赚了许多,但朝廷赚的更多。
而当商人们赚到后,那些底下开设无数商铺的门阀,乃至一些富有的士绅,若力所能及,也都会将囤积的白银丢过来。
因为只有丢过来,才能赚,而若不拿来,便是别人赚。
而别人赚,他们不赚,手中的钱就会不值钱……」
「而只要这个市场的规模够大,或者九道十八府,每一个地方都有这样的市场,那富人的钱,就会都投进来,变成『资产』……
朝廷不用担心,如何让所有人都有钱赚,因为那些商贾会自己想办法,将钱创造出来……」
赵都安说到这里,莫愁眼睛一亮,说道:
「就像最近京城里,天师府售卖的那种便宜的冰?
天师府的术士制造出了冰,便让许多富户来买,从而将那些富户囤起来的钱,拿到了手里,就像那些商贾做的那样。」
「……」赵都安眼神怪异地点了点头,说道:
「没错,制造出众人都渴求的商品,就是一吸引所有人花钱的方式。
只要这些商贾绞尽脑汁,让人们将钱花掉,商贾们也不会囤钱,而是会继续把钱花出去,以获取更多。
这个过程中,会雇佣越来越多的夥计,于是,百姓们也有了赚钱的门路,百姓们有了钱,又会把钱花出去,购买类似冰块这种东西……
如此,就如同一个轮子,朝廷轻轻推了一把,它就会飞快转动起来。
相比于囤钱,所有人都把钱花掉……这样,大虞朝的银子就会变多。
而朝廷则可以不停地抽税……源源不断。
甚至,若朝廷的钱多了,还可开设钱庄,将钱借给那些商贾……」
赵都安越说越快。
所有人脑海中,那一幕图景越来越清晰。
韩粥愣在原地。
这一刻,他又一次脑补出了未来的画面,同样是天下的金银,如潮水汇入京城。
但这次,不再有仇恨的目光,而是无数双兴奋的贪婪的眼睛。
他抬起头,视线越过赵都安,望向他身后屏风上,那「白银」丶「商人」丶「资本」丶「市场」四个词。
馀光发现,学士们陆续起身,站了起来。
因赵都安描绘的未来而心潮澎湃。
末了,赵都安丢下毛笔,口乾舌燥地做出总结:
「最关键的是,这样一来,哪怕是逆党与八王,也无法阻止天下人逐利之心,而只有朝廷有能力做到这些,旁人无从模仿。
逆党哪怕再心有不甘,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钱流入国库。
而等士绅门阀们也被迫卷入,再实施摊丁入亩,他们再想抵抗,就要顾虑,是否会被朝廷踢出这座市场……
是得罪朝廷,还是讨好朝廷,以获得更多?不难抉择。
如此一来,新政推行,阻力也会减轻。」
赵都安淡淡道:
「如此,这三策并行,若能施行成功,不出十年,国库中的钱财,可给京城镀上一层金箔。」
「此为,黄金三策。」
感谢:枫桥夜泊97打赏100点币,顺顺顺打赏100点币~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