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错峰出行(韩森版)(2 / 2)
场上分差来到5分。
这一年的佩贾作为买断球员,到了小牛队之后基本上是被认为是抱大腿的,毕竟他这赛季之前在黄蜂和猛龙加一起才打了8场比赛。
但是到了小牛之后,他成为了核心轮换,和韦斯特一起填补了卡隆·巴特勒赛季报销的得分。
尤其是进入到季后赛,他作为老将发挥相当出色。
对阵湖人队的系列赛,他能以52.4%的命中率砍下场均12.5分,仅次于诺维茨基和特里。
回过头来,韩森持球和哈达迪挡拆,然后罚球线一个中距离惩罚奥尼尔。
小牛队这个阵容看着强大,但其实有很多可以利用的点。
奥尼尔此时忍不住摇头。
当初那个在克利夫兰让他免受被对手拉出去的人,现在成了那个拉他的人。
他回过头来就把怨气洒在了哈达迪身上。
哈达迪选择了就地犯规把奥尼尔送上罚球线。
韩森拍了拍哈达迪的肩膀,示意他做得对,接着也和他交流了两句。
奥尼尔两罚一中,篮板球被哈达迪保护下来。
在拿下篮板之后,哈达迪就把球举起来,然后把眼睛望向前方。
那边韩森已经冲出了三分线。
打马刺的G4,灰熊队证明了他们在没用双塔阵容的时候也能跑,韩森这是把那沿用了过来。
当然这能用的前提是,哈达迪的传球能力。
哈达迪其他方面都差得远,但他还能留在NBA基本上就靠两个,一个是他的体型,另外一个就是他的策应能力。
一手四分卫式的长传,韩森接球后就开始猛下快攻。
身后的巴里亚在对他穷追不舍,而且在他快攻到前场三分线的时候就已经追上了。
这家伙速度是真快。
韩森见状一边卡着他不让他到自己前面去,另外一边也是在进入罚球线之后就开始欧洲步。
在躲过巴里亚的切球后,他最后一下直接纵身跃起的双手暴扣。
落地后的韩森对着主场球迷做出标志性的77号球衣庆祝动作,这瞬间让联邦快递球馆陷入沸腾之中。
理论上来说,韩森今晚的上场时间短不了,应该节省体力打,但是场上的气势同样很重要。
「防守!防守!」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这个扣篮把主场球迷的情绪给点燃了。
在球迷的欢呼声中,哈达迪在低位把吃奶的力量都用出来,成功防住了奥尼尔的一次出手。
只不过最后,他还是被裁判吹了防守犯规。
现场嘘声一片。
韩森过去拍了一下哈达迪的屁股,肯定了他的防守。
对奥尼尔,其实直接砍就完事了,要是还能再砍之前消耗一下他的体力,那这防守肯定是成功的。
而且这样让奥尼尔上罚球线还有个好处,那就是让小牛队其他场上球员没有发挥机会。
现场嘘声阵阵。
不过奥尼尔顶住了压力,两罚中一。
只要不是两罚全丢,对奥尼尔而言就是正常发挥。
然后回过头来,韩森又用挡拆找奥尼尔。
他是真就像之前两人交流时说的那样,没有丝毫保留。
不过在卡莱尔的喊声中,小牛队展现了他们的防守机动性,韩森挡拆后马上对上了马里昂的协防。
而且他这一个假投没把马里昂给晃起来。
詹森没有投篮能力,在小牛队内线有奥尼尔的情况下,他进攻端作用可以忽略。
韩森选择了顶着马里昂的强投。
马里昂的反应速度也很快,第一时间起跳给干扰。
两人在空中攀高竞技,最后年轻的韩森更胜一筹,在空中迎着马里昂完成出手。
这球很科比,但结局很乔丹。
「唰!」
篮球空心落袋。
联邦快递球馆球迷的情绪再次被点燃。
这种高难度进球打进,对士气的提升不亚于一次隔人暴扣。
而且,这才是错峰出行的正确版本,我既然在这个时间段上了,就是来得分的,那和是不是简单分没有关系。
22比23。
在韩森连得6分之后,场上的分差被追到了只差1分。
霍林斯这时似乎也反应过来了,喊着让哈达迪直接犯规。
奥尼尔无奈地再上罚球线。
此时距离第一节比赛结束只剩最后的20秒。
霍林斯是想在第一节结束前把比分给翻过去。
现场干扰声阵阵,奥尼尔这次顶着干扰来了一个两罚全中。
在罚进第二个球之后,奥尼尔兴奋地挥舞了一下拳头。
韩森没有保留,他也同样没有保留。
霍林斯叫了暂停。
「教练,让我上吧!」就在这时,小加索尔主动请缨。
韩森对他的防守鼓励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但是韩森这一段在场上的表现让他也那颗年轻的心跟着热血沸腾。
霍林斯同意了,小加索尔虽然这一轮状态不太好,但他的挡拆质量怎麽样也比哈达迪好一些。
暂停回来,灰熊队的战术很简单,就是把球交到韩森手里让他完成出手。
霍林斯安排的是一个三分战术。
韩森借小加索尔的挡拆接到康利的传球出手,奥尼尔这次扑出来了。
韩森晃了一下之后运一步,再看到马里昂也扑向他之后,选择把球吊篮下。
小加索尔挡拆后就在往篮下切入,奥尼尔扑出来意味着他在篮下有机会。
而且这种球传球难度不大,只要把球往篮筐上吊就行。
小加索尔身高臂长,成功接到了韩森的传球,特里选择直接拉住他胳膊犯规。
特里的犯规很果断,但是小加索尔的出手更坚决,在身体失去平衡的的情况下依然把球送了出去。
裁判哨响,球也爬进了篮筐。
这球最后是个2+1!
进球后的小加索尔仰天怒吼。
韩森这时过去和他来了个用力的击掌。
因为他能够感受到,刚才这个球打进,小加索尔在G1被诺维茨基杀死的那颗心,又活过来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