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国丧一过的新局面(2 / 2)
我等被逐出朝堂,放回故里,远离漩涡,也算是一件好事。」
王世贞轻轻叹了一口气,点点头:「对你我来说,是一件好事。可是对于名教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王世懋又气又急地说道:「我的兄长,先保住我们一家老小的性命再说。名教如何,就不是你我能把持的。
至少,我们为名教尽过一份力,差点还搭上一家老小的性命。兄长,足够啊!
谁也不想做于少保和椒山公!」
王世贞看了弟弟一眼,没有出声。
两人在夥计的带领下,进到了雅琴轩包间。
刚到门口,就听到里面发生争吵,王世贞和王世懋对视一眼。
徐渭和汪道昆在吵什麽?
夥计一敲门,里面立即变得安静,然后是徐渭的声音:「谁!」
夥计马上答道:「两位王老爷到了。」
「元美和敬美来了!」
吱嘎一声,门开了,徐渭和汪道昆各穿一身蓝色和青色襴衫,头戴方巾,拱手道:「元美兄,敬美兄。」
看着意气风发的两人,王世贞恍如隔世。
当初自己意气风发,被奉为江南文学领袖。
当时文学点评之名,评论朝野知名人士,或褒或贬,无所隐讳。
被誉为大明的月旦评,指点江山,一时意气风发。
徐渭当时名声不显,功名不扬,被排斥在主流文学圈外。他又功名心重,希望王世贞等名士为其扬名,多次投卷,却遭到无情耻笑,于是心怀忌恨。
后来两人同殿为臣,在共同好友戚继光丶汪道昆等人居中调解下,两人放下陈见,结为「好友。」
可王世贞却一直在心里有膈应,对徐渭不是很感冒,认为他是迎奉上意的佞臣。
看到兄长像是愣住了,王世懋连忙在身后戳了戳王世贞的后背。
大哥,你可长点心吧。
现在我们家什麽情况,人家什麽情况。这次我们兄弟能够安然脱身,多亏了好友戚继光丶汪道昆多方斡旋,在皇上面前说了好话。
徐渭虽然没有出什麽力,但他没有落井下石,已经是我们兄弟的大恩人了。
兄长,你可千万不要犯浑啊。
徐渭是天子近臣,又是出了名的小心眼,你可不要轻易得罪他,要不然我们一家老小,可没有安宁日子过了。
王世贞被王世懋在背后用一阳指一点,马上清醒了,拱手作揖道:「文长兄,伯玉兄,劳你们久等了。」
王世懋不由长舒一口气,这道关卡可算过去了。
连忙出声:「文长兄,伯玉兄,我们兄弟二人能安然脱身,多亏了你们二位,还有诸位仁兄的出手相援。
我等兄弟,以及两家老小,感恩不尽,永世铭记。」
汪道昆连忙说道:「敬美何出此言,都是多年的好友,危急之时,出手相援是本分之事。」
徐渭也出声说道:「两位仁兄,实在太客气了。」
四人坐下,寒暄了几句,汪道昆问道:「元美和敬美回乡之后,有什麽打算?」
王世贞和王世懋对视一眼,答道:「伯玉兄,这次我们兄弟侥幸从旋涡中脱身,再也无心于国事,只想编写曲目,丰富昆曲,汇集诗词,教授子弟。」
汪道昆说道:「如此也好。而今政局波诡云谲,两位仁兄修身养性,也是件美事。」
王世懋问道:「文长兄继续巡抚甘肃?」
「是的。此次奉诏回京,是述职陕甘政事。」
「那伯玉兄呢?听说也外放方伯了?」
「是的,资政局下了上谕,辽宁巡抚,不日去赴任。」
王世贞和王世懋心中了然。
两人前途远大。
皇上为太子时,时常在太常寺组织的官吏会议上讲话。有心人整理过后,再对比新的官制,发现皇上对大明官吏升迁定义了新的规矩。
对于皇上来说,名臣最好的履历是知县丶知府丶布政司各厅参政丶再到布政司右参议。
是的,这一次官制对地方也做了少许调整。
布政左右副使改回以前的左右参议,各厅主官改为参政。
名臣在地方历练,从县到布政司,升迁为右参议后,一般会调任中枢六部七寺,改任右侍郎,在中枢以全局眼光再进行历练。
右侍郎历练后迁任左参议或布政使,再回京迁任左侍郎或左少卿。
在左侍郎迁任尚书或正卿之前,必须要出任一任地方巡抚。做过巡抚和尚书的,才有机会入内阁以为左右议政和总理。
有心人在整理皇上讲话时,还发现一条终南捷径。
以总督转任尚书,必定是出将入相,以后最低保证是六部尚书,极有机会成为左右议政。而入资政局为资政,出任过总督是极大的优势。
大明新制之后,总督不再常设,现在只在边地设吉辽丶山大丶陕甘丶两广四总督。以后就算增设,也不过是云贵丶四川丶以及安南等地。
相反,山大丶吉辽以后成为腹地,两处总督肯定会被取消。
终南捷径,但坑位有限,极其抢手。
现在徐渭出任甘肃巡抚,就是奔着接替曹邦辅出任陕甘总督去的。
汪道昆出任辽宁巡抚,肯定也是准备接替魏学曾的吉辽总督。
做过总督,比其他巡抚尚书和正卿,完全不是档次了。
王世贞心里有些悲凉。
自己灰溜溜回家,好友却平步青云,官越做越大,真是心里悲苦啊。
酒菜上来了,四人聊了一会天,徐渭突然说道:「元美兄,敬美兄,在下有一事想拜托两位。」
王世贞强打精神问道:「请文长兄直说。」
「在下想请元美和敬美兄,帮忙查一查《徐侍郎报应记》三本禁书事宜。」
王世贞和王世懋脸色一变。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