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腰杆子很硬的内阁和张相(2 / 2)
这些晋商和晋党官员本身就是大地主,被清空后山西只剩下中小地主和少数大地主,他们表示朝廷说什麽我都坚决拥护!
陕西丶甘肃土地贫瘠,大地主有,但是绝不会没有江南那样,大地主世家跟功德池里的王八一样多。
更重要的是这些省的地主群体,供出来的进士官员偏少,朝堂上的话语权不重。
朝廷要在这里试行摊丁入亩,那些地主世家们根本掀不起大风浪。
「内阁还在广东丶福建丶静海和海东四省陆续试行一条鞭法,发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老生重谈,百姓手里缺现钱。
几经讨论,内阁报请皇上批红,采取改良措施。摊丁入亩,不直接徵收地丁银,而是增加每亩田赋,逐年增加,一年一个台阶,缓缓往上加,给百姓们一个缓冲馀地。
一条鞭法,把百姓们的徭役丶杂役,力差和银差全部合并折银,再由朝廷用此钱雇佣劳力完成。
但实际徵收非常麻烦,还极有可能出现漏洞,比如富户豪强跟税吏勾结得以减免,那普通百姓就得增加负担。
编入田赋里也不妥。
一是田赋增加得太多,负担太重,二是对某些田户不公平。
有些田户以种田为生,并无其它收入,人头税摊进田赋,正杂役折合银也摊进田赋,他们平白多了许多负担。
有些市民无田地,靠着做工和工匠手艺,生活小康,却不用缴纳人头税和正杂役折合银。
慎重考虑后,内阁就把折合银算在盐税上面。
只要你是人就得吃盐,吃盐就缴税,除了缴盐税,还顺带着缴纳正杂役折合银。
当然了加上去的盐税也不是胡乱加的,是万历大学数学院教授和学子们,帮忙算出一个比较均衡的数字。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人头税和正杂役折合银徵收对象是青壮男丁,十六岁到六十岁之间每年都需缴纳。那他们的妻小父母,也在替这些青壮分摊缴纳。」
张居正细细道来,他心里也对这样的举措感到十分满意。
正如皇上所言,缴税是大明所有人的义务。
企业要缴税,个人也要缴税。
人头税和正杂役就是个人税,你缴了税,就能享受到大明国民的权利。
什麽权利?道路桥梁,河堤水渠,从此后都是朝廷投钱修建。
还有正在逐步推行的国民义务教育和国民医疗
这样双向奔赴才是正确的收税方式。
「万历元年是盐税包含正杂役折合银第一年,所以增加了不少
当然了,如此收正杂役折合银,食盐价格一定要统一。内阁成立了中盐集团,每省一个盐业公司,淮东丶天津丶江浙丶广东丶四川等产盐地成立盐厂,直属于各省盐业公司。
盐业公司的盐,通过供销社集团丶百货店集团等遍布全国各地的零售企业,统一价格出售。专卖局负责收专卖税」
现在大明不仅有中盐集团,还有中粮丶中糖丶中茶丶以及中酒集团,隶属于太府寺,属于内阁的聚宝盆和摇钱树。
有了这些日进斗金的实业,内阁和张居正的腰杆子也硬了起来。
不过再过两年,他们会发现以上几家中字集团绑在一起,也不如少府监的中烟集团。
肯定会心情沮丧,然后暗地里抱怨皇上把最大的聚宝盆留给自己。
「杂项最多的是契约税,也叫印花税。主要是宅院丶田地等买卖,在各地注册处登记时缴纳的印花税,太少了,本相看不上眼,就不细说了。」
张居正豪气地一挥手,众人哈哈大笑,会议室里洋溢着欢快轻松的气氛。
笑了一会,张居正继续。
「根据此前本相说过的数字,可以推出关税平均在百分之十八点六,但实际上进口口货品,分成十二大类六十三中类三百九十七小类,每一小类的关税都不相同。出口税高,进口税低。
增值税是统一的,目前是百分之十;交易税也是统一的,目前是百分之七。
经营税不同,根据行业分成甲乙丙三大产业,三十七中类行业,以及一百一十二小类经营企业。
不同行业企业的经营税不同」
太常寺正卿蔡茂春笑呵呵地说道:「张相,听你这麽一说,下官的头都要大了。」
众人都笑了,张居正也轻笑了两声。
「你头大没事,只要杨老夫子头没大就好。
所有税率,包括进出口货品关税税率,都由税则条例局制定。
该局直属于内阁,由杨老夫子兼管。每年年底颁布下一年的更新税率,税政司各徵收局丶市舶局和互市局,照章收税。」
这个会足足开了一天,到下午五点半多才告一段落,明天继续还要开。
张居正回到自己的值房,跟内阁长史张学颜交代事情。
「今天的会议纪晚上要整理出来,等明天会议结束,一并整理好呈送西苑司礼监,再分发与会各部各寺,以及抄送给少府监一份。」
「是!」
「今天开会,本相越发觉得还是在南苑畅意馆开会方便。」
张学颜点点头,「张相说得是。那里可以开大会,也可以分组开小会,开完会中饭晚饭不用愁,直接去右厅吃。
不像今天,下官还得叫酒楼送餐过来,在会议室吃着又不方便。
会议一天开不完,住在那里,第二天接着继续开。」
张居正仰首哈哈大笑,「没错,我们是方便了,可钱全让潘凤梧给赚去了。」
说到顺天府尹潘应龙的名字,张学颜心头一动,开口道。
「张相,最近学生听到一些消息,是关于潘府尹的。」
「什麽消息?」
张学颜把潘应龙查偷逃和漏税的「风雷行动」,大致情况说了一遍。
「下官听说,稽查局这次抓的商号商行,多半跟典当行丶赌坊丶勾栏丶青楼等有关系,十个有八个跟京师勋贵们有关系。」
张居正笑了笑,「很正常。文官士林,在京师待不久,就算久待也不屑跟着江湖人士打交道。只有京师的坐地户,那些传袭两百年的勋贵们,才会盯上这一块。
潘应龙好魄力!」
「张相,学生听说有两家带头的商行,跟镇远侯和成国公府有关系。」
张居正捋着胡须的右手一定,眼睛里精光一闪。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