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8章 第二百四十七 你们这些大明谜语人!(1 / 2)

加入书签

第738章 第二百四十七 你们这些大明谜语人!

赵贞吉自回御史台,张居正和谭纶自回大明门内阁。

从长安街拐进进大明门左边办公区的大门,马车走了五六分钟,在最里面一座牌坊式大门前停下,这是内阁正门。

张居正和谭纶陆续下了马车,提着前襟,默然无声地走进大门,进到前院,微笑着互相拱手,一边直走,一边向左走。

张居正直走,来到最里面的政事房,张学颜和曾省吾在门口候着。

「属下见过张相。」

「进去说话。」

进了宽敞的政事房的外间,张居正在上首位坐下,张学颜和曾省吾分坐两边。

等杂役端上热茶退下后,曾省吾忍不住问道:「老师,今日西苑开会,动静很大啊。有人说勋贵们被一网打尽,出南华门就被京营的人抓了。」

「暂时禁居在家。他们啊,摊上大事了。」张居正把神武社案件前因后果,简略地说了一遍。

张学颜微笑道:「张相,皇上还是老方子,迂回包抄,旁击侧敲啊。先是大张旗鼓地稽查偷逃和漏税,以它为抓手,把最要紧的神武社给揪出来了。

下官敢肯定,神武社早就被东厂和锦衣卫查明白了,顺天府的风雷行动只是个药引子,好名正言顺地把整个案子引出来。」

张居正捋着胡须说道:「只要管用,不在乎方子老不老。

皇上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愿像太祖皇帝那样,缇骑四出,无故株连。他心怀大志,要建立自己的祖制。」

曾省吾嘿嘿笑道:「这次勋贵们算是栽到坑里去了。

皇上这次在总戎政使一事上,再三迟疑,态度或左或右,连我都忍不住嘀咕,皇上该不会真要把总戎政使给到勋贵们吧?」

张居正答道:「皇上是行文武制衡,总戎政使是不会再给文臣了,不过也不会轻易地给到勋贵们,总要循序渐进一段时间。

胡汝贞丶谭子理是最合适的过渡人物。文臣出身,又跟武将们出生入死,压得住阵脚。还都因军功封爵,是勋贵。

有心人心里都有数。你们没看,谭子理一直稳坐钓鱼台,丝毫不见慌乱。只是那些勋贵们利令智昏。」

曾省吾笑呵呵地说道,「那些勋贵一直游离于庙堂,没有切实体会过皇上的心思和手段,这才着了皇上的道。但凡在皇上手下历练过,睡觉都要睁大了眼睛。

只是不知这些勋贵,有没有机会总结经验。」

张居正看了他一眼,「三省,不要幸灾乐祸!

今日皇上还顺手敲打了我们。神武社六十五枝鸟铳,是从浙江地方流失出来的。锦衣卫翊卫司组成专案组,彻查此案。

棍子敲在浙江地方头上,又何尝不是敲在内阁,敲在我们文官头上。」

张学颜若有所思道:「皇上的手段越发地跟世宗皇帝像了。」

张居正答道:「祖传的!皇上可是世宗皇帝的好圣孙。时不时敲打一下臣子,省得太跳脱了,这肯定是世宗皇帝手把手教的。」

他捋着胡须,微皱着眉头。

「浙江这两年确实落后了,隔壁江苏和沪州,蒸蒸日上,越发地繁华。反倒是浙江,这两年不温不火。」

张学颜附和道:「张相,浙江上下这两年有点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意思,多亏当年杨金水丶谭公丶王尚书他们在浙江把基础打得扎实,才没有落得太多。」

张居正摇了摇头:「那不行。浙江基础这麽好,进步得太慢就是落后!

内阁还指望着它把棉布丶丝绸和对外贸易再涨一涨。它要是只想躺在功劳簿上,内阁的期望不就落了空吗?

本相看啊,还是领头人的问题。皇上说得对,国策方略定下来后,最重要的就是各级官员执行了。船儿跑得快不快,全看船长的本事了。

浙江不行,巡抚徐伯鲁(徐师曾)难逃其咎!」

张学颜和曾省吾对视一眼,小心地说道:「张相,徐抚台长而博学,兼通医卜丶阴阳等,又是石麓公的同科,关系密切。」

张居正双眼透着寒光,「子愚是在提醒本相,徐伯鲁是李石麓一手提携举荐的。这事,本相心里有数。

李石麓虽然闲居律政院,但毕竟是前首辅,皇上的老师

刚才子愚也说了,徐伯鲁博学,通医卜阴阳,偏偏缺少魄力手段。到地方任抚台,监管三司,调和阴阳,要的就是魄力和手段。

本相想好了,届时调他回礼部任右侍郎,兼管民政司,负责医卫丶救济等事宜。只是现在本相头疼的是,浙抚的新人选,不好选啊!」

张学颜丶曾省吾沉默不语。

谭纶回到属于内阁襄理的「办公室」里,他的办公室比张居正的政事房小四分之一,也分前后两间。

内阁去襄理和左右议政,改为左右丞的工作正在进行中,左右丞的人选据说在资政局会议上定了下来,现在就等着谭纶挪位子,然后一串的萝卜开始填坑。

谭纶刚坐下喝了两口热茶,书办就来禀告。

「襄理大人,汝宁侯来拜访。」

「请进!」

卢镗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拱了拱手,一屁股在旁边的座椅上坐下。

「快点上茶,渴死老夫了。我还以为谭公去了兵部,白去那里跑了一趟。」

谭纶淡淡地答道:「老夫已经把兵部的事,跟郑禹秀(郑洛)交接清楚了,还待在那里作甚。」

卢镗看了一眼门口,上半身前探,轻声问道:「谭公,皇上这次不会下狠手,把勋贵们一扫而空?」

谭纶看了他一眼,「什麽叫一扫而空?成国公丶镇远侯丶阳武侯不是勋贵?你我不是勋贵?西征和南大洋经略的戚元敬和俞志辅不是勋贵?」

卢镗苦着脸说道:「谭公,我的意思是皇上会不会把二祖列宗册封的勋贵世家一网打尽?这过于苛刻了吧。」

「皇上要文武分制,勋贵要分的是戎政府这块面饼,他们多了,我们就少了,你愿意给他们分吗?」

卢镗想了想,正色答道:「谭公,我是无所谓了。就凭我们在皇上那里的圣眷,他们再怎麽也抢不过我们啊。戎政府这块大面饼,分些边角料给他们,也可以啊。

我们现在是勋贵,世袭罔替,传几代也跟他们一样了。现在不拉他们一把,以后谁拉我们一把?」

谭纶欣慰地笑了,「你个卢大胡子,有情有义。」

他点了点头,神情变得凝重,「于情于理,我们要拉他们一把,老夫更要拉他们一把。」

卢镗愣了一下,随即听懂了谭纶的话。

有心人都知道,等钓完鱼,谭纶就会接替胡宗宪,出任总戎政使,那他代表的就是大明军方的利益,其中包括勋贵们,不论新旧。

身在其位,就得谋其政!

谭纶必须要维护好军方的利益,否则的话就是不称职。于情于理,他必须要拉勋贵们一把。

卢镗保持上身前探的姿势,「谭公,有件事要跟你说。」

「什麽事?」

「今日进西苑前,我去临家婆子店吃早饭,潘应龙也去了,就坐在我旁边,然后叫我给成国公和镇远侯带句话。」

谭纶眉头一挑,「什麽话?」

「宋贵妃。」

「宋贵妃,就这一句?」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