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0章 李林甫权势再减,太原城外的太子奴(2 / 2)

加入书签

李林甫继续回道。

「那右相准备安排他为何?」

李隆基听到李林甫的话,气怒渐消。

「如果是一柄普通的剑,臣会佩戴在身上,因为那是德行之剑;如果是一柄中等的剑,臣会弃于庭中,因为那是警示之剑;如果是一柄上等的剑,臣会埋于土内,因为那是伤人之剑。如果是诸葛亮的配剑,臣会双手奉给圣人,因为丞相是帝王所择,这样大不敬的事情,臣不敢去做,望圣人明鉴!」

说完,李林甫向李隆基再叩一头。

他将剑分为上中下,以锋利的程度去考虑如何用它。

最锋利的,埋在土里。

一般锋利,挂在庭中。

无刃之剑,携于身上。

代表他没有锋芒,也没有野心,对李隆基忠心耿耿。

经过李林甫这麽一说,李隆基怒气全消。

右相应该没问题,都是范昌海的错。

「范昌海自作聪明,传令,不需回长安,立即杖杀在路上,家人充为奴婢!晋昌别驾鸩酒赐死。」

李隆基向内常侍黎敬仁吩咐道。

他将罪责全怪在范昌海身上。

一个郡守,竟能引起一地叛乱,真是岂有此理。

「遵旨!」

黎敬仁领命离去。

李林甫这才松一口气,内心更恨李瑄了。

还好他能揣摩圣意,逃过一劫。

李瑄这小贼,屡屡坑害他,想置他于死地。

又不得不忍气吞声。

就比如这一次,奏摺上李瑄只提范昌海欲赠剑右相,但其他的言语,都在描述范昌海认定把剑送给右相,就一定可以飞黄腾达。

这不是在暗示他任人唯亲吗?

关键是,他无法反击李瑄。

虽然圣人不再发怒,但李林甫能感觉到,这事必然会对他有影响。

「右相,这诸葛亮剑,你觉得自己有无资格佩戴?」

李隆基将诸葛亮剑拔出一截,又推回剑鞘之中。

诸葛亮剑虽不错,可毕竟是臣子之剑,非帝王之剑。

他身为帝王,不可能去佩戴。

「……圣人若赐,臣能担负此剑,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林甫很挣扎地说道。

虽自认为比不上诸葛亮,但他又不能推脱。

圣人得诸葛亮剑,欲赐大臣。

他身为首席宰相,若未得诸葛亮剑,必会成为长安的笑柄。

「在国家的事务上,右相还要多努力一番!」

李隆基这麽说,就是暂不打算将诸葛亮剑赐给李林甫。

他在天宝三载的时候,就有将政事托付给李林甫,高居无为的心思。

可偏偏李林甫一再让他失望,不得不将这种心思打消。

吏部尚书为什麽空缺者,不就是想找机会,再交给李林甫吗?

每一年产生这种心思的时候,李林甫总会犯下错误。

人生苦短。

他雄才伟略大半辈子,开辟煌煌文治,创造赫赫武功。

田舍翁还能颐养天年呢。他贵为天子,就不能享受几年吗?

李林甫不合格,谁又能继任,让他高居无为呢?

「臣……一定会完成圣人的嘱托。」

李林甫内心一叹。

圣人未赐他诸葛亮剑。

世人皆知这把剑的份量,如果赐给裴宽,谁才是首席宰相?

李林甫知道有一种东西叫做「威势」。

如果诸葛亮剑在长安丶洛阳传开,凭藉诸葛亮的名气,一把剑可以让身份产生质变。

他的猜测是对的,不久后,一个典故,会因此而生……

关于对赫连成英的处置,李隆基和李瑄料想的一样,将其流放至黔中。

对于赫连成英来说,流放黔中比流放岭南好一点。

为彰显自己的恩德,李隆基听从李瑄的建议,赦免吐谷浑部的罪责。

这一次墨离吐谷浑叛乱,不及之前护输之乱。

护输杀死大唐节度使,其部落都能被赦免。

更何况墨离吐谷浑事出有因。

新任的晋昌太守和晋昌别驾,李隆基交给裴宽去委派。

……

长安,五天后,又出现一件令李隆基勃然大怒的事情。

还是李瑄的奏摺!

李瑄将河西妇女丶婢女失踪案,从头到尾呈现。

李瑄认为这种令人发指的事情,是为盛世抹黑,是轻视圣人之威,是侮辱泱泱大唐。

天朝上国,哪怕是平民百姓,都不能被欺辱。

像盛玉亮这样,不仅帮助贼商掳走大唐妇女,还阴谋造反,聚集豪强,欲杀大唐开国公。

「这样的官吏,为什麽还能当一郡太守?吏部是怎麽考核的?天宝年间,监察御史有没有去过敦煌?上一任采访使是饭桶吗?这麽大的事情,朝廷竟然一点都不知,还是你们知道,并未告诉朕?」

李隆基将裴宽和李林甫召到政事堂,劈头盖脸一顿骂。

裴宽和李林甫二人已经看过奏摺,虽然两人看起来诚惶诚恐,心境却是不一样。

裴宽刚当宰相还没一年,之前他为户部尚书,再之前为范阳为节度使。

当宰相期间,他不管官吏的考核。

圣人不可能死抓着他不放。

但李林甫不一样,他当宰相这麽多年,御史台的负责人杨慎矜是李林甫推荐。

而监察御史是杨慎矜派出。

采访使也多是李林甫举荐。

先不说贼商之事。

就一郡几年失踪七十几名良家妇女,敦煌太守竟不上报朝廷。

「回圣人,臣也是刚得知这件事。」

李林甫心里苦啊。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李瑄这孙子也太能折腾的,走到哪,杀到哪,没有一点顾忌吗?

李林甫当然知道,只要认真察,除新建的洮阳郡丶九曲郡外的三百二十八个郡丶府,最少有一半会出问题。

以前李林甫只以为诸郡是无伤大雅的小贪,为家族富贵,是人之常情。

李林甫见到李瑄关于盛玉亮的描述后,顿时觉得自己像是个清官。

虽然他的底线比普通人深个十来丈,但他没低到这种程度。

「以后采访使这样的官职,不要再推荐了,由德高望重的郡守兼任!」

李隆基向李林甫发出警告。

意味着剥夺李林甫推荐采访使的权力。

因为李林甫不是这一次了,吏部大案拿下的采访使,都是李林甫推荐的。

「臣…遵旨!」

李林甫低头领命。

这意味着什麽,他最清楚不过。诸葛亮剑,他难以得到了。

「之前朕听说有人对七郎任采访使不满意?难道他们对之前的采访使满意?那些采访使还记得自己有节杖吗?凡天宝二年以来在河西的采访使丶监察御史,全部革职查办。」

李隆基又向裴宽命令道。

「臣遵旨……」

裴宽拱手。

「吩咐李将军,将玉门军使丶玉门关阳关守将丶敦煌太守丶敦煌长史,全部腰斩于敦煌!将贼商全部斩首,首级摆在阳关三日,以儆效尤。涉事豪强一并斩首,奴仆丶郡兵,为军之用。」

李隆基对李瑄无比信任,凭藉这一道奏摺,就给予李瑄大开杀戒的权力。

敦煌作为丝路重镇,豪强一定富有,能为他带来大量金银珠宝。

而且得罪豪强的恶名,全部由李瑄承担。

因此,李隆基很喜欢李瑄。

……

「我今天才知道,威望也能一次又一次的失去。再这样下去,我的脑袋就没了。」

「本来还想等等,现在不得不行动了。先除掉王忠嗣,将太子扳倒,再寻找李瑄的破绽。」

右相府中,李林甫握着拳头说道。

……

半个月后,太原城外,出现一具尸体。

此尸体像是被谋杀,身上财物不见。

这种事情,本应是地方小事。

但太原令手下的办案官在尸体身上找到证明身份的「籍牒」。

此竟然是太子府的奴仆!

得到消息后,太原令吓了一大跳,太子的奴仆,怎麽会平白无故出现在太原?

奴仆没有主人的命令,哪能出长安?

更何况还是太子的奴仆!

在佐吏的提点下,太原令想起太原城内的河东丶朔方两镇节度大使,王忠嗣!

王忠嗣自兼任河东节度使后,把办公地搬迁到河东节度使治所太原。

谁都知道,王忠嗣是圣人的乾儿子,和太子李亨一起东宫长大,称太子李亨为「兄」。

想到此,太原令立刻写奏摺,快马加鞭送往长安……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