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体系的胜利(求月票!)(2 / 2)
「还在接触……」赵思俭一顿,话才出口就停下了,目光陡然变得凌厉,内心却在翻涌。
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嘉禾对化工生产有想法?」
「受制于人啊!」得到了想要的答案,郭阳故作很难受的说道:「这一个月,德农有多被动,开元很清楚吧。」
「嘉禾不是投资了罗钾吗?」
「国内钾肥缺乏程度,是一个罗钾能弥补的吗?嘉禾对寮国的钾盐矿也有些想法。」
「呵呵……」赵思俭琢磨着,这厮句句不离寮国啊,狼子野心,昭然若知。
他原是川省农资集团副总经理,前几年辞去公职,拉起一帮队伍。
只用了几年时间就让开元的化肥自有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被业内一些人称为『开元奇迹』。
然而,产品主要是尿素和合成氨。
钾肥,同样没有。
所以开元集团,一早就盯上了寮国。
而现在,嘉禾很可能从哪里知道了这个消息,这让赵思俭警惕起来。
郭阳确实是如此想的,德农化肥的产供销一体,必须得抓!
而钾肥又是重中之重。
寮国和华夏关系很好,刚好钾盐矿资源比较丰富。
从90年代末,国内就盯上了寮国的钾盐资源,经过近10年勘探,已经取得了众多成果。
如今,有心的企业已经在暗地里争夺探矿权了。
郭阳让袁文武调查了之后才发现,开元集团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占据了先发优势。
三大基础化肥:氮肥,磷肥,钾肥。
氮肥原料有煤炭丶天然气和石油,占我国70%产量的中小化肥厂都以煤焦为原料,而国内煤炭相对便宜。
磷肥上,云贵磷矿产地具有价格特别低廉的优势,所以云天化临时断供,才会让德农难受。
但,氮肥和磷肥,只要有钱投资,基本不成问题。
钾肥可就难了,目前国内年消费量1100多万吨,自给率却不到20%。
国内的化学专家找钾矿找了几十年,科学家彭加木甚至因此在罗布泊失踪。
但依然还没有找到具有大规模开采价值的大型地下钾盐矿藏。
已找到的三大钾盐基地:柴达木盆地丶罗布泊盐湖丶藏北盐湖。
开采难度一个比一个大。
藏北盐湖更是几十年内不用指望。
柴达木的盐湖钾肥,中化化肥一番运作后已经是实际上的第一大股东,但年产能也只有200万吨。
辉隆又是盐湖钾肥的第一大客户,加上进口钾肥,年销量300多万吨。
盐湖钾肥嘉禾不要指望了。
另外,罗钾一期120万吨产能目前也只投产不到50万吨,这里嘉禾能拿到一部分份额,但依然远远不够。
即使丰产了,也要从长远打算。
从北美和大俄的进口渠道,也是发改委丶华夏农资丶中化化肥联合掌控着。
综合分析下来,氮肥和磷肥的断供都是暂时的,唯独钾肥供应…难,以后更难!
钾在全球资源端是高度垄断的。
加丶白俄丶俄丶美占了76%,加丶白丶俄还都是品位极高的固体钾盐。
华夏占5%,可采储量1.8亿吨,但都是开发难度极高的卤水钾盐。
盐湖里同时泡着钾丶镁丶硼丶锂等多种元素,分离难度极高。
这种矿,用高情商的说法--综合开发利用,实际都清楚,成本非常高。
寮国可以说是最近的机会。
试探赵思俭,也是想了解开元在寮国的规划到哪一步了。
合作丶截胡或者是另寻钾盐矿,都是可行的。
只是独自开发,寮国的经济和工业基础太差,开采难度同样很高。
例如罗钾,德隆系从98年取得矿权,到06年国开投入主罗钾,前后历经10年,一期120万吨才即将完成。
寮国的钾盐开发周期也短不了。
所以,合作是一个选项。
但合作夥伴不一定是开元,两者之间毕竟存在竞争关系。
短短一会儿功夫,两人都在绞尽脑汁思考。
郭阳继续试探:「赵总,一起到寮国开发钾盐矿怎麽样?」
「郭总还真是消息灵通。」赵思俭也不藏着了,沉吟道:「不过合作,嘉禾和开元没有合作基础啊!」
「汇力农资连锁对天禾的种子不感兴趣了?」
「……」
赵思俭说道:「汇力没有种子业务。」
「噢……」郭阳佯装恍然大悟,「我还在琢磨该怎麽合作呢,遗憾啊,遗憾,赵总,寮国的钾盐矿嘉禾也想争取一下。」
实则嘉禾目前不仅对化工生产没有任何积累,连寮国的情况也不甚明了。
「这不影响,目前寮国有7个钾盐优先项目,国内感兴趣的企业都可以去洽谈。」
「这样啊……」
赵思俭对嘉禾很忌惮,不想德农进入西南市场,但更怕嘉禾看上了开元在寮国的项目。
「目前国内除了开元,还有云天化丶中农等3家企业在洽谈,有3个项目还未有人盯上,嘉禾可以考虑。」
「好,感谢赵总告知,以后一起喝茶。」
「好说。」
两人的第一次通话就这麽结束。
赵思俭的心情并不怎麽愉悦,这番卖化肥给德农,不仅偷鸡不成蚀把米,还被人堵上门来了。
不过,德农虽然在化肥上根基尚浅,但背后的嘉禾,财力深不可测。
而经历这一次雪灾,德农的局面也彻底打开了。
如果说川省因为原料问题,只是缩减产量。
那贵丶鄂丶湘等重灾区,从1月末就全线停产。雪上加霜的是,随着厚雪的长期积压,大量钢结构仓库出现大面积崩塌。
大年三十。
农资行业依然忙碌,行业记者也奔赴在各地前线。
徽省,
辉隆集团多处配送中心仓库约合1.1万㎡雪压倒塌,部分商品破损,还有上百家连锁店库棚倒塌。
即使春节期间,也安排了上百名工作人员在抢救化肥,配送种子丶农药。
苏省,
受雪灾影响较小,但苏农农资排查后,上千家连锁网点需要及时补库。
化肥节节高涨,农民默默承受
豫省,
南北受灾迥异,肥价高势相当。
桂省,
肥价大幅上涨,农民无力承担。
赣省,
天气转晴,复合肥价格相比去年却涨了一千多元,价高货紧,经销商紧张,农民期盼更多补贴。
东北,
依靠南方磷胺支持的形势更为严峻。
湘省,鄂省,
告急,农民望肥兴叹。
农资企业派出了大量队伍,前往各地组织货源,催促厂家发货。
然而,有专家预计,今年春耕全国化肥的缺口依然有两百多万吨。
春耕在即,风雪中,农资行业却面临着大考。
农资价格是诸多问题交织的核心,也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2月15日,湘省供x社向全行业发出了倡议:保供稳价促春耕。
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负责人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化肥储量比往年更少,风险更大。」
「整个湘省,仅有德农农资是满仓储备,但面对全省的需求,供需紧张。」
「而且,农资价格太高。」
所有人都知道德农有存货,但都以为这厮会默默的赚大钱。
然而,让全行业意外的是,德农农资带头向灾区捐赠了1000吨化肥。
随后,各地的农资企业纷纷慷慨解囊。
中化捐赠百万现金和100吨肥料,
浙省农资捐赠100吨肥料,
鲁省施可丰派出运输车和农化服务救援分队……
但德农的总经理袁文武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德农会以正常的市场价格向市场供应化肥。」
对此,许多农资人嗤之以鼻。
德农按市场价销售,在他们看来,价格依然高得离谱。
在固有的逻辑里,当农资价格高时,农民种地就会亏钱,也就不会在化肥上投入。
许多人认为德农的连锁门店,化肥销量也高不到哪儿去。
这就是一笔有价无市的买卖。
然而,更多的人从去年就意识到这种固有逻辑已经改变了。
现在的价格虽然高,但粮食亩产量的进步,让能承受如今价格的农户也不少。
事实也是如此,德农的门店不说人挤人,却也有稳定的客源。
销售一路向好。
…
郭家坝镇,烟灯堡村。
满载着普通罗脐的物流车驰骋离开,崔老汉双手捏着钞票,满脸喜悦。
路过的卫科杰问道:「老崔,橙子卖完了??」
「卖了,卖了,全卖了,6毛钱一斤呢。」
据他所知,很多外地商人看到运输困难,趁火打劫,压低价格,仅仅给3毛钱一斤。
而他因为和德农的关系,惠农网第一时间给他联系了买主,价格能达到往年平均价,一亩果园能收入两千多元。
崔老汉媳妇递给卫科杰一个口袋,里面装着普通罗脐。
「卫师,尝尝,可好吃了。」
「那肯定好吃。」卫科杰剥开,吃了起来,味道确实不错。
「这场雪就像个天然的大冰箱,帮助橙子保鲜,现在吃风味更好。而且,这是国内唯一还在树上的新鲜脐橙,这是最好的卖点。」
崔老汉连连点头,又说道:「那个,卫师,我这边要再买点化肥。」
「行啊,明天安排给你送货。」
郭家坝门店的生意很好,不只是因为存货充足,也因为在这次雪灾中的应对,带给了农民利益。
在灾后自救的过程中,嘉禾的技服人员即使前期推广过程中不被待见,也依然第一时间给到了建议和帮助。
油菜田里排渍丶摘叶丶追肥;
蔬菜田里及时抢收,清理死苗,预防病害,抢早补种挽回损失;
牲畜消毒接种防疫病;
清沟沥水,中耕培土;
果树清理枯枝败叶,施肥防病,趁机更换品种,选用无病毒树苗……
德农在化肥上的突破不是某一个人的胜利,而是嘉禾服务体系的胜利。
二月末。
酒泉,视频会议上,袁文武汇报了阶段性成绩。
「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德农本次筹措资金上百亿元专门用于春耕化肥丶农药和种子采购。」
「优质玉米丶蔬菜丶大豆丶棉花丶水稻等良种储备40馀万吨,种子包衣和处理剂货源充足。」
「目前,销售各类化肥90万吨,剩馀储备110馀万吨,08年前两个月化肥销售收入超过23亿元。」
郭阳很满意。
两个月销售化肥90万吨。且春耕高峰期还未正式到来,全年销售破200万吨板上钉钉。
如果后续供应跟得上,全年破300万吨也不成问题。
300万吨,基本上就进入了主流梯队,辉隆丶浙省农资丶九禾皆在这个段位。
德农在竞争激烈的化肥市场,撕开了一条口子,已成了不争的事实。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