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章 第54章(2 / 2)

加入书签

裴君啪地合上籍册,放回到书架上,交代书吏继续登记便转身离开此处。

“裴将军,你要离开了?”谢尚书见裴君来告辞,放下笔,起身准备亲送。

裴君没急着走,反是转过来与谢尚书寒暄,“谢尚书不必客气,我与谢少卿先前公事上有交集,十分默契,我对谢少卿亦是十分欣赏,极想与其交为知己。”

谢尚书并不显骄傲,一言一行皆十分有涵养,更显真诚,“能得裴将军此言,是春和的荣幸,春和能力自是有的,只是各处皆未满,心性便不够通达,若能从裴将军处习得一二,他定会受益无穷。”

“谢尚书谦虚了。”

裴君言语客气,但稍一想,却觉得谢尚书这个父亲对谢涟实在了解。

谢涟这个人,心性确实如谢尚书所言,不够圆满。

从他与四公主的事上便可看出,他这人有情,却算不上至情至性;重视家族胜过其他,偏又不够决绝,是以行事便有些拖泥带水,不够干脆,甚至教人生出“伪君子”之感。

可真以伪君子视之,谢涟又没那么坏,实在不上不下。

但谢涟的才能毋庸置疑。

裴君便对谢尚书道:“人皆可为师,谢少卿亦有我所不及之处,共勉便是。”

跟谢尚书告辞,裴君刚从吏部大门出去,便被人叫住,是俞尚书的小厮。

小厮恭敬行礼,道:“裴将军,我们大人听说您到皇城来,特地命小的在此等您,想请您一同去探望颜丞相。”

裴君问:“俞尚书现下何处?”

小厮答道:“回裴将军,大人在户部等候,小的方才已经请侍卫入内通报,大人即刻便至。”

如此,裴君也就不急着走了,在原地等了一会儿,便见到俞尚书以及大理寺卿杨献。

大理寺卿与鸿胪寺卿杨鹏冀虽皆姓杨,但并不相干,大理寺卿乃是寒门出身,已经将近五十岁,须发微白。

两人向裴君拱手问好,裴君也向二人还礼。

俞尚书与裴君初时接触虽不算愉快,不过较大理寺卿跟裴君更熟稔,主动问候道:“听闻裴将军身体不适,此时看起来面色仍旧苍白,怎未多休养几日?”

裴君笑道:“不怕教俞尚书笑话,我是个武将,些许小病,在府中待不住,自然要出来折腾。”

俞尚书闻言,朗声一笑,“本官亦有年轻之时,当年也曾与三五好友彻夜对饮,可惜如今身体撑不住了。”

“俞尚书少年时定是意气风发,未能得见实乃憾事。”

说到此,俞尚书和大理寺卿皆面有感慨,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啊……

而感慨过,俞尚书便问裴君可有时间,一同往颜府去。

裴君原计划是要去金吾卫衙门,并无大事,因此便答应下来。

到达颜府,颜丞相整个人比裴君上一次见面更憔悴几分,但他的眼睛里依旧透着平和,与他们说话亦是温和舒缓。

也正是因为颜丞相这般,裴君他们的关注点并未全都集中在他的病情上,气氛不会太过低沉。

“昨日裴将军府上送过来的鱼,老夫尝了,很是鲜美,裴将军有心了。”

“颜公,您直呼我姓名便是。”裴君诚恳道,“我受颜公照拂,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心意,您喜欢便好。”

颜丞相靠在软塌上,冲裴君随和一笑,微微摆手,“这是老夫对裴将军的尊重。”

随后,他转向对俞尚书和大理寺卿杨献,道:“你们不是有事跟裴将军探讨吗?”

裴君看向两人,“俞尚书,杨寺卿,不妨直言。”

俞尚书便道:“听闻裴将军向陛下进言,欲设全军讲武?”

裴君点头,“是。”

俞尚书与大理寺卿对视一眼,随即道:“自大邺与突厥开战,直至战胜,京中风气便越发尚武,裴将军又如此进言,长此以往,武风盛文风弱,恐会再生矛盾。此事,裴将军如何看?”

裴君道:“此消彼长,乃是常态,但并不会有任何一方就此消弭。”

大理寺卿皱眉,“下官不敢苟同。”

裴君理解,解释道:“杨寺卿请听我一言,文武各司其职,武将之能多在武事上方能体现,如今无战事,不意味未来无战事,若将士们懈怠,恐难御敌,是以居安思危方为上。”

“而安|邦治国多是文人,我未入伍之前志向亦在科举,自然没有打压文风之意,只是世态如此,此时讲武利大于弊。”

颜丞相一直安静地听着,此时方才道:“裴将军此言不虚。”直接表示支持裴君。

俞尚书和大理寺卿闻言,皆默认下来。

裴君深知,她尚且不能服众,前路犹长。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