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0章 赵子龙 郭奉孝(2 / 2)

加入书签

有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丶冀州牧韩馥丶豫州刺史孔伷丶兖州刺史刘岱丶河内郡太守王匡丶陈留太守张邈丶东郡太守乔瑁丶山阳太守袁遗丶济北相鲍信丶北海太守孔融丶广陵太守张超丶北平太守公孙瓒丶上党太守张杨丶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丶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丶西凉太守马腾丶徐州刺史陶谦。

如此再算上身为骁骑校尉的曹操,正是十八路诸侯讨董。

存在于画本之中的故事,就此轰轰烈烈的上演。各部均率万馀人马,往陈留会盟……

刘备看着远处演武的玄甲营,看着后边跑圈的部队,再看看不断往这边送木头的民兵。这些他都无比熟悉,他也清楚,王言这样做的目的,这是他敬重王言的地方,从来说到做到,不会出尔反尔。

他叹了口气,问道:「兄长,当真要往陈留会盟?」

「此次讨董,乃扬名天下之机,不得不去。刘虞乃汉室宗亲,其已下军令,若吾不为,在幽州与他相争,吾便为汉贼,亦不得不去。至于王贼,汝言其有大志,然其持棉之力,寒冬不思开拓,反用军队伐山与民取暖,吾以为其难有所成。

而今流民不断相投,其粮海量,亦是徒劳,实为自取灭亡之道。与民为善,非是如此所为,吾料他必难久持。今吾领军南下,要他与刘虞相争,互相损耗。待吾讨董归来,必一战而定辽东,王贼今之所有,他日皆乃吾之基业。吾定将王贼剥皮萱草,挫骨扬灰。」

恨恨的看着远处的军营,公孙瓒大手一挥:「传吾号令,拔营南下。」

说罢,转身就走。

在公孙瓒看不到的身后,刘备连连摇头,他都要被公孙瓒逗笑了。现在公孙瓒不过两万兵马,据他所知,对面的玄甲营甚至都不必出动,黄忠率领宣武卫就能把好师兄打的满头包,运气不好可能一战就死了。怎麽有勇气,说出要将王言剥皮萱草丶挫骨扬灰的话?

公孙瓒肯定干不过王言,这是刘备早有的认识,这一次公孙瓒离幽讨董打上一两年,搞不好回来的时候幽州都姓王了。

不过他也正是想要南下,去那边看看有没有什麽机会,肯定得脱离公孙瓒,更得离王言远一些,要不然根本没他的机会。

正是带着这样的认识,刘备跟着公孙瓒南下了……

这边的两万兵马撤走,刘虞又徵召了五千人过来与黄忠相持,黄忠当然是不会搭理的,仍旧自顾训练军士,配合着民官的行动。大将军早已有言,有多少人就要有多少地。现在地够用,不够用了,不用大将军发话,他自己就能决定出兵,事后报备就可以,左右差个三四天的往来通信时间。

王言知道公孙瓒带走了两万兵马,更是没什麽表示,讨董打了一年多,他这还有一年多的安生日子。不过考虑到方便省事儿的原因,他亲自写了一封劝降书,让黄忠送到了对面的军营转呈刘虞。

刘虞是爱护花花草草,爱护建筑,爱护百姓,相对来说比较喜欢清谈的人,秉持黄老无为之道。老小子又不是没有见识,汉室已经没救了。毕竟当皇帝沦为玩物,被人拿捏,手里没有一星半点儿的兵权,如何掌控朝堂,节制地方?刘虞一定是有认识的。

所以王言去信劝一劝,要是投降了,那麽皆大欢喜。他直接入主幽州,开始大建设,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靠着流民自己来投,或是一点点的往前发展。

当然就算入主幽州,也是如同现在这般发展。不过他没有实际占领,不用一同待遇对待。这是有很大差别的,因为他的资源支撑不住。若非如此,去岁秋收之后幽州就易主了……

不过很可惜,刘虞亲笔回信,表示不投降,又大段大段的阐述,他是汉室宗亲,不能干这种事儿。但是言辞之中,也表示出了对王言的认可。认为王言除了对豪族富户地主下手太狠,别的都是正确的,还给王言乱七八糟的讲了一通治政心得。

王言对刘虞的评价是,一个糊涂的聪明人。若是个聪明的糊涂人,也不会干不过公孙瓒,被公孙瓒当傀儡架着,最后还给弄死了……

十八路诸侯讨董,进行的轰轰烈烈,广传天下,这也更加的让人看出了割据分裂的苗头。

最简单的道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如此多的人,带着自己的兵马,如何会服他人。纵然推出了袁绍做盟主,又能如何。

一件人尽皆知的事儿,袁绍是庶出的长子,袁术是嫡出的次子,这俩人都不对付,现在还以四世三公高门显贵,门生故吏遍天下为由,推举袁绍当盟主,袁术能高兴就怪了。

一门出来的两兄弟都不和,十八路诸侯凑一桌,都是带着一两万的兵马,谁能服谁,各种阴私算计定然少不了。

打顺风仗肯定没问题,一旦久持相拒,那麽诸侯联军必然散夥……

正在天下人关注着讨董战事的时候,已是冰消雪融,春回大地,万物竞发。

一个穿着有些发白的绿色长衫,踩着打补丁的靴子,腰佩长剑,他的身形瘦弱,面貌清秀。他牵着一只驴子,驴背上驮着行囊,一路小心行走,望北而去。

终于,他到了幽州,这时候天气已经热起来,已是春耕的尾声。

他径直往东北方向过去,沿着大路北上。

如此行走三天,他也不知具体是何地界,但是他认为应该是到了。因为他看到农人的精神面貌,不同别处。更看到了,不远处驻扎的百人军队。

那军队的甲胄,同他北上见到的几骑相同,不过当时那些人谁也没有搭理他。但现在他到了人家势力的门口,肯定是要惊动主人的,他看见远处的军卒已经看了过来。

没有恶意,尽是探究。

他定了定神,牵着驴子走了过去。

「汝何人耶?来此作甚?」虽然问的直接,但军士的态度还算友善,有着笑脸。

他拱了拱手:「敢问此处可是天武大将军治下?」

「正是。」军卒问道,「汝乃流民?士子?名士?」

「某乃郭嘉,字奉孝,颍川人。闻大将军贤名,故尔来投,助大将军成大事。劳烦将军告知,如何相投?」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军士们猛然笑出了声,先前那人笑道:「凡北上者,识得几个字便言欲助大将军成大事。吾观汝年岁不过二十,何必满嘴大话?大将军有言,人之能事不在言,但在行。吾辽东之地,虽亦有清谈高士,然最重实干。汝年岁尚轻,当脚踏实地。」

郭嘉反而问道:「观汝谈吐,汝曾习文?」

「未曾,乃大将军要求军官必识字,军中执事教导我等。吾乃百将,已学四年,今能读书矣。」

百将丝毫没有小瞧的感觉,咧嘴笑着解释,说起能自己读书,甚至还很自豪。学问呐,哪是他能接触到的东西?反正现在他认字了,他儿子还在学堂读书,以后他们家就不可能有不认字的,死都得传下去。

「将军聪慧。」郭嘉拍手称赞,继续问道,「还请将军告知,如何得见大将军?」

「哎,总有似汝之人要向大将军自荐,彼时又无有实才,只会空谈,大将军何其劳矣……」

心疼过了王大将军,百将摇了摇头,用着纸笔在一张纸上低头写字,末了又用上了自己的百将印,将纸撕下来递给郭嘉。

「此通关文凭,妥善保管,切勿丢失,否则多生误会,伤人伤己。汝沿大路北上,一路或有盘查,出示文凭即可。沿途有馆驿,凭此登记入住饮食,汝亦只得住馆驿,不得借住百姓家中。待行至徒河馆驿,可寻管事,言汝欲见大将军,安候三五日,便可面见大将军。」

郭嘉小心的接过文凭,细细看了一眼,正是先前他讲过的姓名字以及属地,还给他写了个士子的身份。

「多谢将军,奉孝告辞,后会有期。」

他郑重的向百将行礼,那百将从凳子上站起身,面目严肃,锤了两下胸口。虽然有些奇怪,但是郭嘉也明白,那是他们的军礼。

作别了守路的百将,郭嘉牵着他的驴子,沿着大路北上。

他一路观察着,也与路上遇到的商队,士子,黔首等闲聊着,仔细的了解着辽东的实际情况,看看现今排在董卓之后的第二大反贼,有何治世之能。

他发现,愈往北走,民生愈好,百姓的精神面貌愈好,身体也愈好,更加的有生气。他更发现,不论是馆驿,还是黔首,亦或警尉丶军卒,甚至是小孩子,但凡提起大将军,那就是极度的崇拜。

他更加的好奇,传说中的反贼,到底会是一个什麽样的人……

感谢(偷闲偷香)大哥打赏500币支持。

感谢(你有老伴没有)大哥打赏100币继续支持。

日常感谢投月票的好哥哥们支持丶

感谢投推荐的众位哥哥们支持丶

感谢默默看书的大哥们支持。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