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筒子!我们需要筒子!(2 / 2)
蒂萨河防线北段承受着来着伊凡罗斯第10集团军的进攻,大约21万匈军需要抵挡40万伊凡罗斯军队。
这40万还只是最开始的常备军,随着动员进行,更多的徵召部队陆续加入,实际人数应该超过50万。
中校先摇头又点头,无奈道:「伊凡罗斯人因为他们的轻蔑而失败了,但这只是暂时的,我们总体上处在劣势。」
「还是有希望长期抵抗的。」商克宽慰道。
他凝视着地图,尝试根据那些抽象的队标队号在脑海中遐想整个战局。
伊凡罗斯军队优先将数量不多的新型装备用于对付瓦尔兰德,投入匈尔瑞方向的部队在武器装备这方面明显差些。
坦克部队只有很少的T-34,其馀皆是T-26以及BT-7之流。论战场压制力,这些皮薄馅大的战间期轻型坦克怎麽可能与T-34相提并论呢?
过分的吹捧一样兵器的作用肯定是不妥的,但也不能否认先进兵器带来的优势。
昨天爆发在陶尔查的战斗就是如此。
在一如既往的强大炮火准备下,伊凡罗斯军队强渡蒂萨河,开辟了一小块登陆场,架设了浮桥,随后抓紧时间让一个坦克营通过浮桥过河,大幅度强化登陆场的防守力量。
然而,反应过来的匈军果断发动大规模反击,以雷霆万钧之势歼灭了已经过河的帝俄部队——大约一千多人和三十多辆坦克。
战斗中,装甲薄弱的T-26与BT-7无法抵挡匈军40毫米反坦克炮的攻击,甚至会被12毫米高射机枪发射的穿甲燃烧弹轻易击穿。
如果当时都是T-34呢?那就是40毫米反坦克炮徒呼奈何的存在了,最后孰胜孰负还真说不准。
「这玩意在战争初期还是太离谱,新中坦的研制进度必须快点喽。」
商克自顾自的点评了一句,心想大统制联邦的中型坦克研制工作还不知道进行的怎麽样了,希望别到时候让自己眼前一黑。
随后,他整理了一下思绪,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开始撰写战斗报告。
血与火淬炼的实战经验太过珍贵,那是数以百计的生命消亡换来的。
作为军事顾问团的一员,客观的记录并分析战斗经历是基本职责,这将会为重整军备的祖国起到指点迷津的重要作用。
在战术方面,商克对伊凡罗斯空降部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战术素养相当高。话锋一转,他指出过分强调进攻并不恰当,合理的撤退并非耻辱。
在武器方面,商克顺理成章的引出了自己的一些小心思。他指出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之间存在很大的火力空档,而且一个步兵班同时装备步枪丶冲锋枪丶轻机枪对通用勤务性有负面影响,不如发展发射中间威力弹的自动步枪。
除此之外,带有钢板的单兵护具也体现出不小的战术价值——可以提高士气,并且降低因伤致死概率,值得装备。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统计学意义上,防弹背心并不能降低受伤的概率,只能降低死亡率。
轻武器和单兵护具都提到了,在战斗报告的最后他也没忘谈及伴随支援武器——传统步兵部队的火力太贫弱,必须加强,无论是打击土木工事还是装甲载具都十分有帮助。
「……余观今日步兵伴随之轻火器,品类过少,惟枪榴弹丶战防枪丶迫击炮数种,实难符现代战事之需。余大力推荐研制轻便之新式轻火器,戴维斯式改良无坐力炮当为不二之选。」
这又分为两条路线,一种是狭义上的无后坐力炮,另一种是单兵无后坐力炮,比如火箭推进榴弹(RPG)和着名的铁拳(PanzerFaust)一次性火箭筒。
反正以大统制联邦的国力,为士兵们人手配发一支一次性火箭筒毫无难度可言,给每个国民配发一支也不是不行。
一想到筒子大军会提前几十年诞生,商克就忍不住想笑。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