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章 农业大学之旅(九)(1 / 2)

加入书签

【如果说咱们国家成功的挡住了这些资本大鳄和秃鹫们的攻击,那海地就是个站在失败面的悲惨典型。94的时候,漂亮国在海地扶持了一位新的总统,新的总统上台后立刻就把自己国家的粮食市场给卖了。他将进口粮食的关税降低到了3%,于是漂亮国的粮食大量的涌入这个小国家,并且价格非常的便宜。海地人当时估计还挺高兴的,但海地的农民们却迅速破产,不得不离开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自己国家的粮食供给,那粮价还不是让别人说了算?后续在三年的时间里,粮食的价格翻了整整五倍!】

【海地现在陷入了饥饿危机,400多万人吃不饱饭。他们国家的人口也不过就一千来万而已。饥饿又引起了战乱,而这就发生在现代文明昌盛的今天。】

路小柒放了一段记者跟着联合国粮食署的工作人员前往海地采访当地居民的镜头。

到了贫民居住的棚户区里。

记者看到有妇女倒了一杯水,然后在杯子里又洒了一点盐。问:“这是为了杀菌吗?”

妇女带点嘲弄的回答道:“女士,这是我们今天的晚餐。”

就是饥荒嘛,天幕下的各朝代百姓们带一点麻木又带一点恐惧的想道。饥饿对他们来说是常态,但饥荒照样让他们闻之色变。它就像是幽灵一样盘旋在这片土地上,或几十年或上百年就卷土重来一次。

原来在他们无比向往的后世,居然也有饥荒吗?

此时,古代的老百姓们虽然看黑皮肤的人觉得奇怪和惊讶,甚至还有些惧怕,但心里都不约而同的生出了同情。

而在朝堂上立着的文武群臣们,却义愤填膺。

"哼!如此豺狼行事,倒行逆施,四处挑起战乱,毫无礼义廉耻可言!"

“果真是教化未开的蛮夷!纵然是学会了穿衣,学会了吃饭,学会了那所谓的科学,但骨子里依然是蛮夷!"

无论是酸腐还是真正的儒生,抑或是反儒人士,此刻都站在了统一战线。

说实在的,在他们眼里,海地亦是蛮夷,他们愤慨的是这漂亮国——再蠢笨的人到了现在也知道漂亮国其实就是美国了——居然想要对后世的华夏动手!

虽然不是自己的朝代了,但那也是自己的后世子孙们。经过仙画这几期的熏陶,华夏的这个概念更加的深入人心了

【说回咱们。大豆战争之后,咱们国家也大力发展大豆的育种工作,虽然现在亩产还赶不上漂亮国,但也位居世界前列。不过,大豆的需求实在太大了,你想想咱们十四亿人,又要吃又要榨油,每年得需要多少豆子啊。所以我们国家的大豆自给率到现在都只有15%左右,进口占到了85%。希望科学家们能够尽快的研发出超级大豆,把自给率给提上来!】

【除了大豆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棉花。】

一颗黑不溜秋的种子包裹在水晶里。

很多农人都没有见过这样的种子,看上起其貌不扬。

但当这颗黑色的种子被种进土里,在特效的作用下迅速的抽芽长叶长高,最后却开出了如云朵一般洁白的蓬松的花朵。

【棉花的重要性相信不用up主多说,如果没有棉花,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会没有衣服穿,更是很难度过寒冷的冬天。它是纺织业中最重要的一种作物。】

洁白的蓬松的棉花在农民们的巧手中被采摘下来,送进了纺织工厂的车间。

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之后,成为了各式各样的棉布。

有柔软顺滑的,也有扎实坚韧的,有白色的,还有各种彩色的……

而这些棉布到了另外的车间,又在缝纫工人们和机械的处理下变成了一件件样式不同的男女服饰。

有的衣服里面甚至直接塞进了棉花,变成了棉衣。另外的棉花则被送进了被褥厂。

它们被拆成棉团,然后铺在了宽大的桌子上,有工人拿着长长的像是弓一样的工具对它们进行处理,像是弹琴一样。

原本松软的棉花在这些长弓下变得似乎更有秩序起来,紧密的排列在了一块。

缝上褥面,就是一套在大冬天让人舒适得不想起床的棉被。

古代在很早的时候就有棉花,只是它们生长在西南边疆和海南等地。中原地区是少有的。

所以在元以前的大部分的老百姓是没有见过棉花这样的植物的。怎么能有一种植物看上去就能那么暖和呢?

有心灵手巧的主妇们在看到生长在地里的棉朵时就眼睛一亮:“如果这东西能够填充到衣服里或者是被褥里就好了。"

她家贫,没什么余钱,填充在被子里的是

晒干的茅草和一些芦花柳絮。遇到寒冷天气的时候,简直觉得处处漏风。她知道城里的有钱人家,用的是一种丝绵和蚕丝,甚至动物皮毛。

她刚说完,仙画里就出现了做棉袄和棉被的情形。

“真是个好东西啊。”女人感叹,眼里流露出渴望。

“棉花当然是个好东西。”金陵皇宫里,朱元璋嘟嚷一声。

不然他能特意下令让全大明的百姓都种棉花吗?每户人家若有五到十亩的田地,就需要拿出半亩来种棉花,若地更多,则要种更多的棉花。

就是为了让百姓们不再受他当年寒冬里瑟瑟发抖只能埋在草堆里的苦。北宋。

赵匡胤看了看自己身上穿着的叠布衣裳,笑了起来:“这可不巧了吗?”

他身上的衣服就来自于崖州上贡的叠布,用吉贝,也就是仙画所说的棉花制成,比丝绸粗糙但并不扎手,而且保暖性要更好。只是崖州白叠布的出产不多,似乎很少能在民间见到。

赵匡胤陷入沉思,要不要跟着后世的脚步,在民间大力推广棉花?再往上到唐朝。

李世民看着宫人从御花园里剪下来的棉花,再示意其传给众老臣们观看。

"原来棉花就是吉贝。高昌那边的确是用吉贝……棉花来织布,织出来的细線柔软非常。"

但这细蝶只作为贡品,民间是很少见的。而且彩色极少,白色居多,因此也被称之为白叠布,完全没有后世那么多的花样。

李世民略有惭愧:"这棉花朕是知道的,在御花园中久有栽种,只是从未想过要向民间推广。"

司农寺卿李玮立刻弯腰道:“陛下若如此说,臣等亦有罪。”

这可是他们的管辖范围。

于是,殿中又上演了贞观朝常见的君臣相惜之景,最后李世民对李玮和众臣道:“朕有意在司农寺中设一农学院,众卿以为如何?"

司农寺主管农桑一事,将农学院设在这里也不是设在太学,就说明陛下有意先将此与传统的读书育人一事隔开。

是为了减少异见攻击还是以后就各部专职其事?比如工部也可以设个工学院……众臣们心思翻飞,却不约而同的躬身:“臣附议。”李世民欣慰的点头。

还是仙画的威力大,只

要不是忽然一下子迈出特别大的步子,一般没人反对。而秦汉。

始皇帝嬴政和汉武帝刘彻还在各自拉着武将们商议,咱们是不是得早点把南边给打下来?顺便再

往南一点点。

这海南还真是宝地呀!

【漂亮国人之前攻击我们就选择从棉花入手,因为他们特别知道棉花的重要性,他们当年国内的南北战争,本质是为了解放黑奴吗?不是,别听他们往自己脸上贴金,那只是顺带的产物,本质就是为了棉花。当时美国北部是以工业为主,南部都是种棉花的大庄园。林肯认为要以发展工业为主,要提高关税,贴补工业,那南方的大庄园主们就不乐意了,你要提高关税,那势必别的国家也会提高关税,那我们的棉花出口还咋搞?你这是要牺牲我们的利益啊!于是,他们就要求要独立,于是,南北战争就开始了,最终以掌握了工业和军事力量的北方获胜。】

【由此可见,棉花的经济利益有多大,可以直接挑起人类战争。】

【棉花由南北朝时期从印度传入到华夏,因为喜强光,一开始只是在新疆和西南边疆等地大量种植,到了元代的时候,棉花才推广到了江南地区。】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松江那时候的棉纺织业冠绝天下。】①

在阳光下,洁白的棉花连成片。

无数的农人在紧张的采摘棉花,而穿着长衫的商人就在田埂旁等着看刚被摘下的棉花,着急立刻运走。

长势好的棉花田边甚至围了好几个商人,形成了哄抢之势。

松江城中,每个人都行色匆匆。

随便在路边推开一户人家的门,就能看到家中的女性正在纺着棉纱。从六七十岁的老妪到六七岁的小丫头,没有一个人闲着。

明朝徐光启在京城看着仙画,心思却飞到了自己的松江老家。松江的棉布闻名天下。

若是现在自己此刻在松江,晚上都还能听到周边四邻隐约传来的机杼声,尤其是收棉的季节,都得趁夜纺布。

这也是松江一带百姓富庶的原因。

不过,他想起家乡传颂的一首歌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

松江能有今日之成就,都得感谢一位老妪。像是洞悉了他心中所想,仙画也同时提到——【提

到棉花,提到纺织,有一位不能不提到的人,那就是黄道婆。】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的松江人,从小因为家贫被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被人欺压还经常被人毒打,日子过得非常的苦。她也是一位很有觉醒和抗争意识的女性,日子一久,她觉得没法过了,就偷偷的逃了,最后来到了海南。刚刚up主也说了,棉花当时就是在海南有大范围的种植,所以那边的纺织技术也更先进。在海南,黄道婆就居住在黎族和临高人周围,学习了他们用棉花织布的技巧。】

3

大概只有十几岁的小丫头,一身都是伤,脸上更是青红交加。她悄悄的推开门,见四处都无人,蹑手蹑脚的走了出去。

一开始为了动静小,步子还比较缓慢,但到了后面,越走越快,越走越快,像是黑夜中的飞鸟,粗布还带着补丁的裙摆又像是一道燃烧起的火焰,带着一往无前的决绝姿态。

她走到一所道观,里面有过几面之缘的道姑收留了她。

第二天,道姑一行就离开了,往南方走去,这一走,就直接走到了整个王朝的最南端,海南。

几十年之后,看着天上往北飞的大雁,已经换上了道姑打扮的黄道婆得到了故乡的消息,知道折磨自己的恶人已死。

于是,她也想要落叶归根了。

"大雁北飞,如今,我也要归家了。"

【年老之后,黄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松江,见到松江也开始种棉花了,但是纺织技术还很落后,她就把自己从海南那边学习到的先进技术传授给大家。另外还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织布机!】

【她发明的织布机比西方发明的‘珍妮机'要早了四百多年!除此之外,她不仅改良了给棉花去籽和弹棉花的工具,让纺织的流程,从轧棉到纺纱,效率直接提升了好几倍,还开发了新的配色和挈花的织造技术。松江也因此一跃成为天下的衣被中心。】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