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三十五章(2 / 2)
有自行车,邱则铭就主动接过‘驾驶’权,带着周嘉妮去了她高中老师,孟老师家。
孟雯是周嘉妮高中时的班主任,在她的印象里,周嘉妮就是个漂亮、爱打扮,被家里娇养的有点天真的小姑娘,但学习成绩不错。
孟雯以为周嘉妮家里不会同意她下乡,会想办法让她留在城里,即便安排不到工作,以她的相貌和家境,找个不错的男孩子结婚也能留下。
没想到她不但走了下乡这条路,竟然还要帮当地老乡弄塑料大棚。嘉妮妈妈来找她问这件事时,孟雯忍不住替自己学生捏了把汗。
一个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姑娘,说不好连锄头怎么用都不知道,居然要帮当地老乡弄塑料大棚。
今天甫一见面,孟雯就先问道:“嘉妮,是当地老乡自己决定加入塑料大棚实验行列的,还是你提的?"
那天她妈妈话里的意思,好像是周嘉妮提的。
周嘉妮道:“孟老师,是我建议的。”
“嘉妮,这不是小事情,你提了,可要担一份责任的。”
孟雯倒不是给学生泼冷水,那项技术她能找到的材料非常少,这两天也找人帮着打听了下,没问到那个实验团队如今在哪里,这项实验是不是还在进行中都无法确定。
知道孟雯的担忧,周嘉妮安抚道:“老师,我们只弄半亩地来做个实验,队长他们都愿意试一试,您放心,我虽然提了这个建议,但不会冒进,这个过程中我也会尽量搜集资料,跟大家一起学习。"
一听只弄半亩地,孟雯松了口气,笑道:“下乡一趟,长进可真是不小。”
以前的周嘉妮可不会这样稳当。
周嘉妮也尴尬地笑笑,哪是下乡几天锻炼出来的?这是在乡下摔打了一辈子才学会的。
/>
手指触碰到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时,忍不住吸了口气,谨慎地往外看了一眼,将那本本子收进抽屉里,把其他的抱出来,道:“嘉妮,关于塑料大棚的资料,老师能力有限,只找到两篇报道,但帮你找了些粮食、蔬菜种植技术的资料。"
她点点最上方的笔记本,笑着解释道:"这份资料的原件人家不同意带走,我就给你抄了一份。"
没想到孟老师还抽空帮她誉了份资料,周嘉妮没多想,冲这份心意感激地抱了抱孟老师,道:“孟老师,太感谢、真的太感谢了!”
孟雯今年三十五六的年龄,是个特别温和的女人,一身书卷气,根本受不了学生这样热情,没好气地推开她,笑嗔道:“咋还变调皮了呢?”
留了周嘉妮所在大队的地址,方便找到新的资料寄过去。
两人准备告辞的时候,孟雯拿上她带来的东西,嗔怪道:“东西带回去,来老师家哪用得着这个?"
“老师,这是我们当地老乡的一点心意,您可别推辞,您推辞了,我回去没法交代。”周嘉妮哪能再带回去,接过来放到旁边桌子上,拽着邱则铭跑了出去。
"诶,你这孩子……"
离开孟老师家,两人骑车去车站,把自行车寄存,坐车赶往塑料厂。路上,周嘉妮开始翻看那些资料。
孟老师给她的手抄本是几种茄科蔬菜的种植技术,西红柿、茄子和辣椒。
周嘉妮越看越欣喜,饶是她没学过农业相关的东西,也能看出这份资料的宝贵,小声道:“如果塑料大棚能弄起来,可以参考这份资料试种一下这三种蔬菜。"
邱则铭接过来一目十行看了几页,微微吸气,低声道:“这笔记写的太专业了,应该是专业搞农业的人做的笔记。"
说到这里眉头一动,想到另一种孟老师誉抄笔记的可能,心道,孟老师太谨慎了。
周嘉妮想到这个时代的特殊性,也反应过来点什么,侧目朝邱则铭看了一眼,他目露惋惜地微微摇了摇头。
两人心照不宣地叹了口气。
周嘉妮看了下那两份关于塑料大棚的报道,一篇是她几年前看过的报纸,另一篇是刊登在科学实验杂志上的。
杂志上这篇记录的比报纸上的
详细,记录了塑料大棚实验期间遇到的一些困难和解决办法、湿度和温度的调整实验,以及种植大棚蔬菜的心得体会。
两人如获至宝,看了一路。
邱则铭最后总结道:“杂志是前年冬季的,如今又过了一年多,肯定会有新的突破和进展。”他遗憾地道,“就是关于大棚建造的描述少了点,不够详细。你看这里,他们提到最初建造的大棚,因为抗压能力不行,一场大雪就让那块试验田宣告失败,可在改进上却寥寥几笔带过,咱们想抓住核心内容,还得接着找资料。"
周嘉妮翻着报纸上最早的大棚构图,她可以结合后来的大棚模式提出建议,但这个念头起了一瞬,就让她压下去了。
她没有这方面专业的研究,最好还是不要轻易提出建议,保持原本的轨道,明后年推广的文件就下来了。
明后年下来…周嘉妮心头砰砰两下。
这种决定正式执行前,肯定要经过专业的考核和层层讨论。所以,那位说不定此时就开始为这项技术的推广做什么准备了。
这时候已经进入开会讨论阶段了也说不定。不知道会议会在哪里讨论,如果是首都呢?
万一…说不定,她真能有机会去看看这时候的首都呀。
周嘉妮眼里迸出兴奋的光辉,声音都雀跃起来,道:“已经很好了,今天是咱们行动的头一天,能拿到这么宝贵资料,我觉得很不错了。"
又一脸期待地看着邱则铭,道:“对了小邱同志,你首都那边的朋友有没有说什么时候给你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