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苟为上计(2 / 2)

加入书签

他是一个野心昭然,明亮而又狠厉的人,也是桓温篡位的头号推手和策划者。

郗超淡淡道:“明公虽把控朝政,仍未走到最后一步。不知这天幕如何判断出战人选,是否需要皇帝的正式诏书。眼下,当速速修书一封往健康,言明出战事宜,并向皇帝请诏,以免朝中有异声……”

桓温大怒:“他们敢?!”

郗超转身就走。

“嘉宾留步!”桓温忙把自家谋主拉回来,“我写,我现在就写。”

郗超又道:“明公记得用词客气些,莫让谢安那厮又拿住什么把柄。写完先给我看一眼,此等关头务求稳妥,不宜节外生枝……”

桓温猛地抓住了他的手。

“嘉宾”,他直接掏出了大司马印,放在郗超手中,情真意切道,“以后这种事情还是都由你来代劳吧,你做事,我全然信得过!”

郗超:唉。

今天又是为憨憨主公操碎了心的一天。

……

前秦位面。

天幕降临时,天王苻坚恰好正在带领百官祭天,为重病的丞相王猛祈福。

王猛,字景略,被后世称为“功盖诸葛第一人”。

诸葛亮:???

王猛:(≧?≦)

王猛堪称六边形战士,算无遗策,文武双全。不仅是前秦的丞相,也管理农桑和军事,是国家不折不扣的定海神针。

苻坚根本无法想象,帝国没了王猛会怎样。

对方昏迷这几天,他简直也跟着死去活来了一遍,各种病急乱投医。

先是大赦天下,没用。

然后又派侍臣前往三山五岳祭祀山神,还没用。

现在又到了南北郊、宗庙、社稷坛等地开设祭坛,为王猛祈福。

苻坚低头焚香祷告,神色虔诚,黑曜冕旒在风里轻轻相击,发出如玉的清响:“愿上天开眼,保佑景略平安渡过此劫。”

前秦的百官们,也是个个都跟着祈祷,形容肃穆无比。

轰。

天幕出现在了苍穹之中,光耀千古。

百官大喜,纷纷惊呼:

“神迹啊!”

“天佑大秦!”

“丞相这下有救了!”

苻坚看着天幕上的一行大字,【副本奖励:寿命】,目光灼灼。

他决定要亲自出战,救回自家丞相!

……

冉魏位面。

天幕降临时,武悼天王冉闵正在腥风血雨中疯狂厮杀。

他已经遍体鳞伤,麾下乞活军亦是所剩不多。

但他绝不后退。

因为,他的身后是千千万万的汉人,他要保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在五胡乱华的烽火乱世,武悼天王冉闵,颁布杀胡令,为汉人的生存杀出了一条血路。光是灭掉石赵政权,就救下了二十万被掳的汉人少女。

眼下,大军围城,冉闵已经将所有军粮,都分给了饥饿的城中百姓,自己则带着仅剩的一万人马,突围寻找粮食。

“崖山海战……”

战斗的间隙,冉闵抹去额上血痕,匆匆抬头看了一眼天幕,“孤也想要参与,获得奖励。”

他不怕死,却怕自己死后,胡人再度对汉人劈下屠刀。

如果自己能参赛,得到奖励,这些汉人一定可以存活下来了吧。

……

南朝,梁武帝位面。

面对天幕降临,所有人都一致认为,白袍战神陈庆之是出战的不二人选。

陈庆之代表着整个南梁的最高战力。

正所谓,“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由于他白衣的形象特别帅,逼格很高,也成了后世小说家最钟爱的一款人物原型。

梁武帝萧衍走到近前,亲自为他披上了一件外袍,肃容道:

“子云,等上了战场,能通关更好,不能成也不必强求。莫做危险之事,莫立危墙之下,朕等着你平平安安归来。”

陈庆之点头应下。

还没等他说什么,梁武帝又皱眉道:“不行,还是太危险了。前面有那么多朝代,你等会好好观察他们的挑战,找出一个最安全的逃生路线,一有不对,立刻抽身离开。”

“记住,苟为上计!”

陈庆之:“……”

陛下哟,哪有人还没开始上战场,就先想好怎么跑路的?

梁武帝犹自忧心忡忡,在宫殿里来回踱步。

虽然陈庆之本人超凶的,贼能打,以七千人击败敌军三十万,让江南江北无不闻风丧胆。

但梁武帝不这么认为啊。在他看来,本朝右卫将军如此文弱,连弓都拉不开,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一伤着碰着该如何是好?

届时,还有谁能来陪他北伐?

“算了”,梁武帝一咬牙,“什么奖励,朕全都不稀罕。子云,你到时候就找个全崖山最安全的角落,一进去就苟起来,苟到最后,这样总不会出事了吧?”

陈庆之:???

他觉得不行!

……

隋朝,大业位面。

天幕降临在隋炀帝的大业盛世。

大业盛世繁花似锦,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万国来朝。

根据记载,“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最终却如一场流星般,仓促陨落。

这一年,隋炀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乘龙舟四处观光,好不快活。

天幕降临的时候,他已至江南,准备欣赏扬州城的玉树琼花。

与旁人不同的是,他第一眼没有关注【通关奖励】,而是定格在【自唐以后,再度统一】。

自“唐”以后?

哪个“唐”?

隋炀帝心中涌现出一股不祥的预感。

因为,他身边就有一个“唐”,他的表兄、唐国公李渊。

隋炀帝眉头紧皱,打算这就去杀了李渊全族,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