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3 章 草原行(1 / 2)
康熙就不是那体贴的父亲,四阿哥开不开心他才不管。这时候康熙已经把户部的银子放在脑后了,他要操心的事儿多,如今最关心的事儿是九月十月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木兰行围。
他让人给自己和几个随行的儿子做衣服,这次去大家里里外外都穿新的,务必要让蒙古人羡慕,然后催着江南把剩余的布料无论厚薄只要是羊毛做的一律送来。
前期送来的布料有些已经做成衣服了,八月份进入秋季,变成了早晚冷中午热,这些衣服中一些薄的已经开始上身了。
康熙也赏赐给了一些大臣们衣料,这些大臣们也开始用这些衣料做官服,整个京城有些头脑敏锐消息灵通的人家已经开始打听搜寻这种布料了。
德妃手头上就有这种布料,是海棠孝敬她的,这些布料没进宫,在通州下船后,德妃就让六阿哥拿出一半赏给了乌雅家。另一半中的二分之一以十三阿哥和十三格格十五格格的名义赏赐给了章佳家,剩余的才跟永和宫中的宫妃们分了分。
因此她父亲威武在园子里当差的时候就穿了一件薄呢马褂,引得很多侍卫围着看新鲜。
三等侍卫和包衣旗的侍卫们因为见得少围着威武看新鲜,但是一等侍卫和领侍卫内大臣已经知道这衣料的来历了。
这些人出身都显赫,但是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到赏赐的,比如说领侍卫大臣阿灵阿,他身上穿的是乌雅家送来的。再比如隆科多所在的佟家,家里只有佟国纲和佟国维接到了赏赐,除了他们,其他拿到赏赐的都是年纪大功劳大的老大人。
扎拉丰阿去当值的时候,就有不少人问他:“你们家有没有猩猩毡?”
扎拉丰阿点头:“有啊,皇上赏赐了我玛法,家里刚给我玛法裁了一身衣服,他穿着找那些老朋友们显摆去了。”
大家想问的不是这个,有人说:“郡王没给你?”
扎拉丰阿听到这口气这内容就心里很烦,心想你管郡王给不给呢,整日没事儿打听人家两口子怎么过日子干嘛!
但还是好脾气地说道:“我的衣服都是郡王吩咐置办的,自然有。这天气又不冷,谁耐烦穿那个,王府的事儿别问我,我不当家,你们要是有什么想法等郡王回来自己问去。”
旁边很多人表现的悻悻,这不是惹不起郡王嘛!
大家看他推脱得干净,就不再聊这个了,打算从别的门路想法子。
也有和扎拉丰阿关系好的,问道:“江南那商行是谁的,是郡王的还是几位皇子凑份子的?听说内务府想参一股,你回头跟郡王说一声。”
扎拉丰阿摇头:“我没跟着去,谁知道呢。”
就是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他本人对勾心斗角没什么兴趣,没兴趣不代表他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出生在权贵家里,混迹于宫廷,他小时候跟着皇子读书,长大了又混御前,在最顶级的圈子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事儿,有些算计就像是呼吸一样简单,所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比谁都清楚
,他更清楚他什么都不能问不能管,问的多了管的多了,有架空郡王的嫌疑,皇上头一个饶不了他!
就在他和人说话的时候,太子的太监急匆匆地跑来,到这些侍卫跟前就说:“几位大人,请通传,太子妃娘娘发动了!”
就有侍卫跟清溪书屋门口的太监说了一声,太监进去通报,随后出来跟太子的人讲:“皇上说知道了,有事儿来报,请太后坐镇,让太子盯着!”
事实上康熙也很着急,但是他是个做公爹的,就是着急也不能跑过去等着,这不合适。所以这时候他就想起三位皇后和钮祜禄贵妃来。
想到她们康熙忍不住叹口气,掐指一算连去世最晚的钮祜禄贵妃都走了好几年了,这宫里除了太后和太子妃,就没个像样的女主人,每次有事儿都没挑头的!
尽管心里这么想,他是不会再册立皇后了,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一方面是他怀疑自己克妻,一方面是太子大了,上面压着个年轻的继母不好。一方面也是怀念那些逝去的女人,她们各有各的故事,在他最年轻的时候和他纠缠过,现在他年纪大了,没心思和女人们谈情说爱了,最后的原因是妃子们都有得力的儿子,这时候没女主人反而更好。
到了晚上,太子的院落里传来消息,太子妃生了个女儿。
先听到消息的是太子和太后,太子的脸色顿时变了。太后倒是很高兴,说:“格格好,格格是娇客,孩子如何?太子妃如何?我进去看看。”
太后进了产房后全场都很安静,因为太子的脸色不好看。太后出来后发现了,推了一把太子:“去跟你媳妇说声辛苦,孩子好着呢,生下来很康健,这都是你媳妇照顾的好,看完你媳妇和孩子再去给你汗阿玛报喜。”
太子只好站起来在门外问了几句太子妃和小婴儿的事儿,隔着门草草地嘱咐了太子妃几句,转身去跟康熙报喜去了。
康熙心里也觉得失望,面上不显,看到太子闷闷不乐的模样,就说:“你别多想,当初你哥哥姐姐留不住,朕从你叔王家里抱了你大姐姐过来。自从你大姐姐来了咱们家,从你大哥开始,你们兄弟姐妹才算是站住了。由此可见女儿好,女儿能引得弟弟妹妹来,你们还年轻,不可气馁,后年再让朕抱孙子。”
太子在他跟前强颜欢笑,心里失望至极。
康熙看他难以展颜,就厚赏了太子妃,给了小婴儿厚厚的见面礼,为了给太子妃母女撑起这个场面,特意请太后主持孩子的满月礼,因为太后没管过事儿,让裕亲王福晋和恭亲王福晋来协助,又让四妃从旁支持。
两位亲王福晋也是吉祥物,管事儿的还是四妃,康熙看了这个阵容还不满意,让各位皇子福晋出面迎来送往,务必给太子妃把场面撑起来。
康熙的要求是:“场面一定要大,这孩子是太子妃所出,不能和她哥哥姐姐一样草草了事,一应花费从朕的内帑出。”
当天晚上消息很快传到了四妃这里,德妃刚去看过几个皇女,回来就听到这消息,一边把头上的发饰拿下来一
边跟双喜说:“这就是嫡出格格的排场!别的皇女郡主哪个有这排场,罢了,明日我就跟着去办事儿,看看太后是怎么吩咐的,再看看两位福晋是怎么想的,太子妃人不错,也该给她们母女办回事儿了。”
消息到了惠妃这里,惠妃听说了心里不乐意去,因为是康熙亲自下令,她也没有理由推脱,想想自己有四个孙女,特别是大孙女是皇上的第一个孙女,都没见皇上有什么表示,往日遇到这孩子也没多亲近。
这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她自己都忍不住,更怕大阿哥心里有气,所以没说什么,只让人盯着儿子,怕他嚷嚷起来惹得他老子不高兴。
荣妃晚上还在礼佛,原因是孙儿弘晴又生病了,她已经夭折了四五个孙子了,弘晴是三福晋生的,和那几个夭折的不一样,弘晴经常在她身边玩耍,养出感情来了,自然心疼惦记。
荣妃听了这消息心里叹口气,她这会连羡慕嫉妒的心思都没有,平静地说:“既然是太子妃母女大喜,皇上吩咐什么就是什么,明日本宫去太后跟前应卯。”随后又开始给孙儿祈福,只求佛祖保佑弘晴,只要孩子好好的,这荣华富贵在她看来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宜妃是四妃里面最年轻的,为人也有些蠢蠢的,大概是想得少,人就容易快乐,她和姐姐郭贵人日子过得很轻松。儿子有太后帮忙盯着,老九的前途她也不是很清楚,觉得皇上不反对就是支持的,不觉得行商贾之事有什么不妥。
因此她听到消息就和姐姐八卦:“听说太子爷不高兴。”
郭贵人就压低声音讲:“格格再好也是人家的人,除非是九格格那样留在家里的,我瞧着不会有九格格这样的了。”
宜妃说:“九格格那样的羡慕不来,格格好不好倒是两说,现在是太子不喜欢咱们这位太子妃,就是生了个阿哥,也就是恩爱两三天,过了这两三天还是看太子妃不顺眼。”
宜妃替太子妃不值,就说:“多好的一个人啊,全家都喜欢她,怎么太子就那么拧呢!”
郭贵人点头:“是啊,想不通。”太子妃人真的不错的!
宜妃有些话不好出口,她觉得在对待家眷这方面,太子比起皇上来差远了。
皇上在别的宫妃眼里是薄情寡义,但是大家公认太子比皇上还不如!
宜妃不认同前半句话,她觉得自家爷们特别好,康熙在她眼里挑不出一点毛病来,不仅没毛病,身上全是优点,她每次对着康熙吹捧都是发自内心的,比如他学问好,人和气,还大方,为人很体贴等等。然而她很认同后半句话,太子连皇上的一零都比不上,简直是云泥之别!
宜妃甚至看着太子还没自己的三个儿子讨喜,私下觉得可能满宫就太后和皇上喜欢太子吧,也说不清是喜欢他这个人还是喜欢他这个身份。
然而跟不注意四阿哥是不是开心一样,康熙也没时间拉着宝贝太子多谈心,在他看来有个女儿又不是坏事。
实际上康熙和太子在观念上有些不一样,康熙是接受了汉人嫡出庶出的那
一套(),但是并不重视㈡[()]㈡『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或者说都是做给臣子看的,他股子里还是奉行关外的那套。但是太子接受了,他就是这套理论的受益者,自然奉为圭臬,对嫡子很期盼,可对太子妃就很厌烦,这种矛盾很难说清楚。
给太子的女儿过满月是小事儿,康熙嘴里吩咐一下就完了,现在他开始要求下面为去木兰的事儿做准备。考虑到朝廷里面没大事儿,他打算这次带太子一起去,除了三阿哥四阿哥和七阿哥,从大阿哥开始算,到十阿哥结束,都跟着他去木兰。
七阿哥不去是因为福全去了,他要留在兵部,顺便看着京城。三阿哥没去是因为他儿子病了,两口子被这件事折腾得人都瘦了几圈,孩子的病情反反复复,康熙就在出行名单上删掉了三阿哥的名字。
四阿哥不去是因为户部的烂账不是一两次能理顺的,户部掌管钱粮和铸币,他不仅要查账查库房,还要去铸币的宝泉局查看,因此四阿哥是因为太忙没法跟着去木兰。他内心也不想去丢人,毕竟他骑射真的是垫底的那个。
一行人在九月初出发,在九月中旬到达了木兰围场。
不需要康熙刻意宣传,九阿哥和十阿哥就开始满围场显摆,这次十阿哥的老丈人也来了,哥俩以见亲戚的名义送了一堆布料给乌尔锦噶喇普郡王。
呢子这种东西这位郡王见过,就是这种布料市面上少,他也很难遇到。看到十阿哥送来的礼物之后觉得这女婿也太实在了,没想到一见面就送一份大礼,高兴的当即收了起来,决定给女儿的嫁妆加厚些,吩咐人把布料放好,不舍得用!
他不用岂不是没了广告效果,十阿哥就说这玩意多着呢,他有的是,让乌尔锦噶喇普郡王尽管用。
出了帐篷,九阿哥跟十阿哥说:“十弟,失策了,咱们就该带做好的衣服来。”要是带着衣服来,就直接哄着老十的老丈人给穿上了。
十阿哥说:“没事儿,他们身边带着有会缝缝补补的奴才,赶制一身来得及。”
实际上这些奴才们会缝缝补补,却很少有人做衣服,当初海棠小时候跟着来围场,衣服小了都没得换,还是去找巴林公主帮忙。乌尔锦噶喇普郡王对着一堆呢子也发愁,他身边的人不敢轻易下手,这玩意贵啊,弄不好就会废一块料子。
在草原各部都聚集的时候,穿得气派点是能出风头的,现在有个出风头的机会放在眼前,但是没抓住,这真让人惋惜!
康熙也发现了,布料是有了,赏赐下去后暂时穿不上身,压根看不到效果。吃饭的时候跟几个儿子说:“这真是欲速则不达!”想到熟练工人太少,他觉得这也是个好事儿:“好在熟练的人少,要是现在这些人都知道了这毛毡的好,江南也供应不了那么多。”
九阿哥嘟嘟囔囔地说:“您这话说得也对,物以稀为贵,越少越值钱!”
康熙心想这是为了赚钱吗?这是为了捆绑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