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4 章 地理、历史、农业2(1 / 2)
唐
房进?
殿内目光齐刷刷地落到房玄龄身上:该不会是你后世儿孙吧?
没法子,先有后人长相与平阳昭宁公主相似,又有刘氏血脉现于天幕,如今又遇房姓人,很难不怀疑他与你的关系啊?
集满殿目光于一身的房玄龄神色淡定,并未在意后世血缘,而是提问:“年平均气温是何意?℃又怎么核算?”
后人平常语言对他们却是深奥天书,偏偏透出的信息让人惊心。
气温略高便是太平盛世,略低便是游牧南下...等说法是闻未闻。
李世收回调侃目光,敛肃神色:“或许因树木?”
治水篇章时后人就多曾重申种植重要,历对种树亦是看重,管子曾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他登基后亦是下旨多种树,想要恢复长安茂林,使百姓有柴可烧。
想到天幕偶尔泄出的后唐遭遇,李世神情一凝:“蜂窝煤如今做得如何了?”
长孙无忌上奏:“蜂窝煤易制,但炭难以长运,为省成本只能运原料到各地,再行制蜂窝煤。”
他说着脸上露出几丝为难:“然煤矿难采,如今大司空着人值器。”
李世颔首,知事急不得,但还是忍不住叮嘱道:“有工匠突出赏。”
只要煤炭顺利开采,那他定能将后唐命运改写。
【地理书上用海拔划分华夏,总分为三阶一海:
一阶梯4000米以上:以喜马拉雅山、昆仑山、横断山环绕的青藏高原为主;
二阶梯1000-2000米:东多山,以大兴安岭、伏牛山、巫山等群山耸立;
西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构成】
朱高炽抬头看着熟悉的大公鸡道:“后人将吐蕃及突厥等地都纳入国土范围。”
他神色带出几分不解:“但...后人言吐蕃水系发达,但地高气冷无法耕种,对朝廷言终究是不毛之地,于国家财政全然负担。”
他还记得后人讲秦时播出的记录,为修路后世朝廷不断投入人力物力甚至连将军都要干活挖路,就为了给西藏打通直道?
值得吗?
他的话引得朱棣不悦:“后世有天上飞、地上跑之利器,何愁不能管理吐蕃?”
且不提吐蕃可做国土屏障,只要后人红旗计划成功,吐蕃上的水系便能滋养土地,使西北成为粮仓,若大明有交通利器他亦想纳吐蕃于明。
只是现在...朱棣眉头微皱,西境之地在汉唐时乃闾阎相望,桑麻蔽野的富贵处,而今西境千里萧条旷无人烟,除地利相悬外,是否因植被残缺之因?
保护环境...汉唐明对比的这刻,朱棣深切领悟到环境重要,历砍伐树木不思造树,到明全是黄土漫天,甚至连大城池难见绿意,每逢春日风沙刮地,令人烦闷。
他转头对朱高熙道:“
年先皇下令在南京周围种树五千万棵,如今看来先皇高瞻远瞩。”
朱高熙善打仗不耐烦处理政务,但南京变他还是能察觉。
“可不是,皇爷爷要大明按国土大小种树,若无皇爷爷强令,如今春日仍是风沙漫天呢。”
朱棣思及年笑道:“你皇爷爷在朝阳门外的锺山上种桐、漆、棕树,每岁得桐油百五十斤,与石灰拦在一起专做船油灰。”
天幕讲述下西洋好处后,他又在先皇桐园基础上不断扩展,直接设专营漆器的‘果园厂’,不仅供应朝廷船厂,还能制漆器对外销售。
朱高熙见他心情尚好,连忙进言:“爹,皇爷爷在位种树超亿,后人道种树好处,咱们要下西洋要用大船,让朝野上下种树呗!”
树难长,咱们一朝用不得了给后子孙赞赞啊。
朱棣侧目上下打量他一眼:“成,事就交付于你,明日写个折上给朕。”
朱高熙喜滋滋地接过任务,挑衅给了朱高炽一眼:让你看不上吐蕃之地,受爹不喜了吧!
朱高炽没有理会弟弟眼神,而是转上空,天幕很细心,用各颜色表示各区域,看上去花花绿绿但一目了然。
蒙童迫不及待地拉了拉爹爹衣袖,带着快夸的神情现卖知识:“爹,明白了,蓝色表青藏高原,黄色表黄土高原,绿色表华北平原对不对?”
年轻的秀弯腰将他抱起:“宝儿说得没错,厉害!”
见儿子一脸喜滋滋,秀揉了揉他的头,抬头继续看天幕。
【500米以下: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闽浙丘陵等,简单讲三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
四阶则是黄海等沿海领域,前线海洋是国海权利益及领土安全前沿阵地,很可惜的是古以来就没朝重视海权,以清时被列强侵占沿海,最后丧权辱国】
秦始皇&刘彻&李世:二次提到海权了。
玄烨&胤禛&弘历:等等,你说清楚,什么叫大清被列强侵占?还丧权辱国?
他们的疑问并没有传达到天幕上,天幕继续按己节奏讲述:
【们生活中习惯称:是南方人、是北方人、是西北人,而这样称用严谨的气候术语应该是:温带季风气候的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南方地区,以及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西北地区和高原高山气候的青藏区】
顿了顿天幕又补充道:【然北回归线以南是热带季风气候,如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
【之以这样称是三条重要地理线而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青藏高原边缘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