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45. 长平君唤雨 一更。(2 / 2)

加入书签

下雨后视野降低,他们正好逃走。

魏王这才赶紧甩了一下马鞭,与扮作兵卒的众人继续匆匆逃命。

大梁城内,雨越下越大。

天空已经乌云密布了好几日,廉颇就等着来一场雨,便可以水淹大梁城。

现在大梁城着火,灰烬乘着火势升腾,为天空乌云中的水汽提供了足够的凝结核,酝酿多日的雨立刻降了下来。

当火焰与雨水相遇,水蒸气和烟雾冲上天空,零星小雨立刻变成了倾盆大雨,火势立刻被雨水压制。

廉颇眼珠子一转,大吼一声:“是长平君唤来了雨,救了大梁城!”

朱襄正抬头看着天空,心头刚松了一口气。廉颇这一声在敌阵中能把胆小敌人吓落马的大吼,差点把朱襄的耳膜给震破。

在廉颇大吼之后,秦军立刻高呼“长平君”“朱襄公”。

许多魏人也跟着呼喊起来。

很多人都倒向朱襄的方向,跪在泥水中不断磕头,把头都磕破了,血水和雨水混作一块。

大梁城若被烧毁,他们全部成了流民,家中几代人的积蓄全部化作灰烬。

就算秦国能接纳他们这群流民,他们也肯定沦落为最卑贱的人。

长平君唤来了暴雨灭火,他们都得救了!

朱襄欲言又止,最后深深叹了一口气,没有否认。

他当然知道这场雨是怎么回事。廉公就算不清楚这场雨的科学内情,也知道这雨和他没关系,可能就是碰巧了。

但现在不是扫除封建迷信的时候。

朱襄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天真,非得争个是非对错了。

他身上这点封建迷信能让大梁城的魏人迅速归心,对重整秩序很有好处,所以他默认了。

朱襄沉着脸,指挥秦兵继续加速灭火。

宫殿的火焰最先燃起来,还泼了油和酒,暴雨短时间内无法将其扑灭,还需要人工救火。

朱襄最先抢救的就是魏国的书库和典籍。

魏王逃跑时很仓促,带走的都是金银细软和印章。魏国宫内的书籍和户籍档案都留在原地。

负责放火的人没有在这两处放火,不知道是存着将来回来时还需要这些书籍和户籍档案的想法,还是放火的也是士人,知道书籍珍贵,舍不得。

他们的手下留情,让朱襄及时抢救出了魏国的书籍和户籍档案。

朱襄将书籍和户籍档案封存,其他的东西都分文不取,让廉颇作为全军的赏赐。

为了不让秦军在城里抢掠,大笔的赏赐是极其必要的。

这些赏赐的不仅是财物,也有人。

就算廉颇下令“不扰民”,也不可能完全做到不扰民。现在的军队没有那么严整的军纪。若廉颇强行命令,军队就可能出现哗变。

兵如匪。兵过如篦。

廉颇只能尽量约束。

朱襄听着大梁城内四处的哭声,抬起手揉了一下耳朵,然后走进一座没有着火的官署暂当住处,开始整理户籍档案。

有了这些户籍档案,他才能迅速把大梁城,甚至整个魏国全境的秩序稳定下来。

秦王政知道大梁已经被攻占后,送了许多咸阳学宫的年轻学子来。

这批年轻学子将在朱襄的教导下,成为魏国的地方官吏,取代魏国的本土士人。

不过说是取代,秦王政特意选择了魏国出身的学子,又提前公开招募了一批与魏国有关的底层士人。

现在要让魏人迅速服从管理,最好任用魏国本地人。

朱襄曾经和秦王政说起过“异地为官”的原则。但秦王政思索之后,认为“异地为官”不适合如今环境。

恰恰相反,秦王政就是要任用当地人为官,用他们的人脉取代原本的六国旧贵族,成为当地新的豪强。

这群人为了保住地位,就会紧紧跟在秦国身后,打压曾经的旧贵族。

当他们成为地方新的豪强后,原本六国旧贵族的影响就会消失。

至于地方豪强尾大不掉的事,到时再说。

世上没有两全事,国政更是如此。

饮鸩止渴,只要毒不死,能撑到找到解药的时候,为何不可?

朱襄能预见秦王政如此做,在几代人之后,地方上会出现多少能影响朝堂的豪强。

但他很清楚,秦王政肯定也已经预见到了。

所以他没有反对。

现在这群从秦国而来的魏国本地士人果然如秦王政所想的那样,不仅对帮助秦国重新梳理魏国权利结构的热情高涨,也迅速获得了魏人的认可。

七国虽然官方语言还是周朝的雅言,但民间口音都是不同的。

比起一个说话听不懂的官吏,他们当然更愿意服从一个“当地人”的管理。

有朱襄封建迷信的声望加成,又有出身魏国或者会说魏国话的士人重建魏国官吏架构,大梁的秩序迅速稳定。

朱襄驱车前往廉颇攻占的其他城池,将这些城池的秩序一一重建,把官吏都安排好。

当廉颇抓到魏王的时候,朱襄都已经在督促魏人准备春耕了。:,,.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