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11 章 一百一十一(1 / 2)

加入书签

汉高帝位面

刘邦一脸遗憾地看着天幕上交换种子的嬴政等人,这么好的机会他居然不在!

虽然刘备没有忘记他这份,但总感觉少了点参与感和成就感。

而且这回考试没他就意味着他没有积分,只能看着别人赚积分。

不就是考诗词文章吗,他又不是不会,干嘛不让他报名。

刘邦:¥#&*#

骂骂咧咧的刘邦忽然想起什么,召出系统打开群聊。

群聊·大汉风云录

【汉高帝刘邦】:刘彻做了什么,为什么大汉的皇帝就他能上去?

原本他还没注意到的,但大汉的皇帝就刘彻一个,想不注意都难。

两汉四百多年,那么多皇帝为什么只有刘彻能上去?

【汉景帝刘启】:彻儿打小就聪明,好文学,尤喜辞赋。

【汉光武帝刘秀】:孝武皇帝在文学上的造诣确实不错,他的《秋风辞》《悼李夫人赋》等作广为流传。

【汉高帝刘邦】:哦?写得怎么样?

刘秀直接把汉武帝写的代表作《秋风辞》《悼李夫人赋》发在群聊里。

刘邦目光挑剔地看了几眼,心说《秋风辞》也不怎么样嘛,这种辞他也会啊。

《悼李夫人赋》倒还可以,只是……刘彻一个大男人,居然喜欢这种调调吗?

啧啧,人不可貌相啊。

听刘彻的语气和政绩,他还以为是个和始皇帝差不多的皇帝呢。

……

三国位面,蜀汉阵营

忧心忡忡的刘备听到密聊响个不停,目光从天幕上移开,召出系统。

刚进入群聊就看到刘邦几人的对话。

看到刘邦说刘彻的辞赋写得也没有多好,怎么大汉就只有刘彻能上去,刘备唇角微微抽搐,语文考的可不止是诗词文章,高祖难道不知?

【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备记得上回考语文的时候,神女说过下回考试会增大考试难度,加入其它题型,这次的考试只怕不一般。

所以也没必要那么可惜,因为这回考试可能会有很多人不及格。

汉文帝位面

为了贾谊补考,刘恒是下了血本的,至今还有点心痛。

看到刘备的消息,他愣住了,什么意思,这次考试很难?

【汉文帝刘恒】:此话怎讲?

【蜀汉昭烈皇帝刘备】:之前不是讨论过该换什么教材吗?备和丞相仔细分析后换了《五年考试三年模拟》,因为简介上说这套书不仅有模拟试题,而且还有解题技巧。

备本以为换了这套书后,学起语文来会事半功倍,不曾想更难了……

刘恒:“……”

他可是下了血本买全套语文书,还买了一本完全解读,贾谊应该不会辜负他吧?

开始慌了。

**

洪武位面

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个大明皇帝,朱元璋脸黑了,怎么回事,他的后代就没有几个才华出众的吗?

大秦有始皇帝,大汉有汉武帝,魏晋有曹操三父子,大唐就更不用说了,唐太宗、李治、武则天、李隆基,大宋赵光义、赵佶、赵构,大清又是那三个秃头皇帝。

就他的大明,一个都没有。

朱元璋:¥#…#%*(脏话)

他小时候家里穷读不起书,后来从军有机会读书了是猛读,白天练兵晚上看书,累得半死都没想过要放弃读书,这些后代是怎么回事?有这么好的机会读书居然连个名堂都没读出来。

不要求像宋濂那样,但至少也要会写诗作赋,和前面那些皇帝一样吧?

人家唐太宗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国,还会写诗作赋,一手飞白体连书法大家褚遂良、颜真卿都赞不绝口。

李隆基这厮虽然搞出了安史之乱,但在学问上那也是一点也不含糊。大宋那几个也是,皇帝当得虽然不咋地,学问上确实没话说,宋徽宗的字和画,皇宫里还收藏着呢。

朱元璋越想心里越不平衡,甚至有种暴发户突然发迹底蕴不如人的感觉。

不行!他们老朱家不能输。

上回清朝那个秃子皇帝说的学习方法不错,本来想给儿子们安排上,结果处理政务太忙耽搁了,现在可不能再耽搁下去。

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就像书里说的那样。

他要定个祖训,以后大明的皇子都要这么学习。

消息传到朱标等皇子耳中时,学业本来就重的朱标还好,朱樉等人直接愣住了。

朱樉几乎是声嘶力竭道:“为什么要学这么多?还让不让人活了?”

朱棡一脸惊恐,“一年只能休息五天??”凭什么啊,又不能当皇帝,也不能考科举,为什么要一年到头都在学习?

……

就连在永乐位面的朱棣都无语了。

朱棣盯着朱元璋发来的密聊,嘴角抽了又抽。

虽然大明的皇帝确实没点亮文学上的技能,但也不至于让大明的皇子学大清那一套吧。而且爹搞祖训就搞吧,怎么连他这里也不放过?

还是告诉爹老朱家还是有人,不用过于担心,像老十七朱权,就在天幕上。

给朱元璋回复的时候,朱棣没忍住吐槽了两句——爹,你以前不是说皇帝读书是为了明理,读史是为了以史为鉴,但这些都不如学会如何当一个皇帝。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