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67章 一次核打击(1 / 2)

加入书签

第1267章 一次核打击

其实到这个时候,常浩南已经把自己所有的牌都摆在了明面上——

即便是作为重中之重的固体火箭和模块化卫星,也已经摆在了新加坡航展上。

但其中一个是小比例模型,另外一个甚至只是一张展板。

而根据过去的经验,这种展示方式往往意味着八字还没一撇,因此极少数被吸引了注意力的,也都是跟当初的蒂姆·波迪一样,把这东西当成了一枚弹道飞弹,所以来看个热闹。

只有某位狗大户非常认真地询问,是否能够以运载火箭的名义采购几枚,回去之后再自行做出修改。

最后理所当然地得到答覆曰不能。

毕竟如今的华夏已经不差当初那几十亿美元的现金了,并且能打8000km左右的远程飞弹敏感性也不是当年的中导能够比拟。

但除了一个不太起眼的小插曲以外,这个在当初尚未得到正式命名的火箭型号,就并未再得到太多额外的关注。

少数报导了华夏代表团的媒体,最多也只是提到寥寥数语,并认为这可能是在航天总公司拆分之后,航天科工集团重回轨道运输业务,并准备与兄弟单位展开竞争的一种预兆云云。

应该说,他们的猜测并没有错。

只是完全低估了华夏方面的效率……

……

2006年8月15日。

隶属于航天科工集团的一处总装车间内。

如同每一个正常的工作日那样,一群身穿全套防护工作服丶完全看不清面孔的技术人员从门口鱼贯而入。

但从周围跟着的好几部摄像机,以及进门之后马上扎堆的行事风格判断,这应该是一次事先安排好的领导参观活动。

而走在整个队伍最前面,和其它人明显拉开几个身位的二人,正是常浩南和殷良兴。

他们身后的车间里,正平放着三枚总体外形相似,只有头部明显不同的飞弹型物体。

其中一枚的弹体仍然分成三截,且外壳呈现出微微发亮的金属原色,明显尚处在总装准备阶段。

但另外两枚略显「头重脚轻」的,则已经基本被组装成了完全体。

只不过,却并没有和常见的弹道飞弹一样被涂成墨绿或是黑色,而是采用了这个时代已经不太常见的灰白相间涂装。

并且,在明显比弹体更粗一圈的整流罩上,还涂着两个航天科工集团的LOGO,以及两面国旗。

显然,这并不是弹道飞弹的展开方式。

「首长,这两枚就是我们专门为了这一类准备时间较短的快捷发射任务而开发的『快舟一号』固体运载火箭……」

作为东道主的殷良兴首先开始介绍情况:

「当然,如您所见,这一型号其实就是在东风31飞弹的基础上完成研发,其中左边这枚计划用于执行太空渔船任务的遥一号,则是直接从一枚即将下线的东风31飞弹改造而来。」

「为了尽可能提高研发效率,并保证发射数据的可参考性,所以火箭的前两级在硬体层面基本维持原状,只是重新设计了第三级和上面级……至于更具体的情况,还是由常院士来进行介绍。」

常浩南正准备按照事先彩排好的步骤开口,但却被走在最前面的首长一摆手打断了施法前摇:

「我看良兴之前提交上来的报告,是说这个型号的发射,可以给未来的改进型东风31飞弹提供经验支持?」

本来已经后退一步的殷良兴只好重新开口回答道:

「是这样,我们希望在东风31甲上面不仅实现射程水平的提升,也能实现圆概率误差(CEP)的飞跃,以提高核反击的战略威慑力。」

「但即便常院士开发了新的能量管理算法,但要想保证足够的可靠性,仍然需要获得大量实测数据,而对于当前阶段的我国国情来说,频繁试射弹道飞弹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上均不允许,所以我们才提议,以火箭发射的名义积累发射经验和参数……当然顺便也补偿一些经费,用来反哺飞弹武器的研发工作。」

首长点了点头,并没有马上再提问,而是凑到其中一枚火箭的二三级交界处,认真端详了一段时间——

相比稍远处那枚安装了尖锥型整流罩的东风31飞弹,两枚快舟一号在这个连接处的细节明显有所不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