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9章 陛下,此逆贼也!逆贼!(1 / 2)

加入书签

第779章 陛下,此逆贼也!逆贼!

黑麦的出现,让朱翊钧对十分严峻的小冰期,长松了口气,汉人是十分擅长种地的,只要这种耐寒的植物得到了大量推广,少饿死或者不饿死人,就能让大明挺过严寒风暴。

朱翊钧和徐贞明聊了很久,关于黑麦的培育方向得到了确定,一种是以叶量为主的牧草向,一种是以种子产量为主的粮食量。

黑麦面包很难吃,这不是问题,再难吃也比观音土强。

朱翊钧不想看到大明百姓普遍饥饿,他之前最激进的一条政令就是抛荒罚款进而罚没土地,没有任何施政基础,一拍脑门的一厢情愿,后来发现无法执行而停止,只有松江府因为还田标准最为激进,做到了抛荒罚款罚没土地。

大明皇帝回到通和宫的时候,收到了鸿胪寺卿高启愚的奏疏,关于兴学的总纲常,高启愚已经制定了出来,并且通过了礼部的部议,送到了内阁。

「先生居然贴了个空白浮票,当真是小孩子脾气,多大点事,不就是没避讳吗?」朱翊钧看着奏疏上的浮票,代表首辅位置的浮票,是空白的,其他阁臣都给出了具体意见。

张居正不原谅的原因很简单,高启愚不能成为万历维新的突破口,当初那个案子,很容易被有心者塑造成为张居正有意僭越,故意授意高启愚试探民意。

主少国疑的摄政,在正统年间就有过一次,不是什麽大问题,摄政归摄政,你要是僭越,架空皇帝,甚至搞禅让取而代之,就是大问题。

高启愚的奏疏名为:《奏请兴学学堂定制疏》,万历十五年是丁亥年,也可以称之为丁亥学制。

「宣高爱卿来见,朕详细问问他。」朱翊钧看完了这份长长的奏疏,面色凝重的说道:「一万五千字,朕得细细去看。」

这本奏疏是典型的万言书,不是无用信息轰炸,把目的掩藏在文字的海洋中,字字句句都很重要,涉及到了学制的方方面面,朱翊钧简要的看了一遍,发现了很多的疑惑,需要让高启愚面奏。

高启愚在半个小时后,赶到了通和宫,奏闻之后面圣。

「臣高启愚拜见陛下,陛下万岁金安。」高启愚五拜三叩首行了大礼。

「免礼吧。」朱翊钧示意冯保看茶,才开口说道:「朕还记得当年你在玄武门,一直等着朕的车驾,跪在地上请罪,希望不要连累到先生,一晃十四年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

「日后私底下奏对,就不必五拜三叩首行大礼了,作揖就是,坐坐坐。」

「臣惶恐,谢陛下隆恩。」高启愚再俯首赶忙说道,私底下面圣不用跪拜的事儿,高启愚听说过,没想到居然还有享受这等待遇的时候。

「没什麽,当年高拱在内阁说,十岁天子何以治天下,他觉得朕读书不好,天资不敏,他没说朕不可君天下,朕还要谢谢他嘴下留情呢。」朱翊钧笑着说道:「至少到今日看来,朕还是勉强可以的。」

「陛下乃英明圣主,新郑公大谬。」高启愚十分明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高拱活着的时候,都已经承认自己判断错了。

高拱已经死了,甚至皇帝还大发慈悲的给了谥号,没有过分的斤斤计较,但他高启愚活着,陛下做得好不好,是不是明主,他必须有个明确的回答。

「你这一万五千字的学制啊,跟朕好好说说吧。」朱翊钧坐直了身子,开始了问策。

「共有八章八十四节,臣为陛下一一说明。」高启愚对自己写的奏疏倒背如流,他不需要看奏疏,就能讲解。

丁亥学制将普遍教育的学制,分为了蒙学堂丶小学堂丶普通中学堂丶高等中学堂。

蒙学堂是启蒙,有点类似幼儿园,识字识数,而小学堂丶中学堂和高等中学堂,则为京营丶水师丶官厂的三级学堂的框架。

从高等中学堂毕业的学子,可以考取学校为国子监丶九大理工学院丶工匠实业学堂丶译学馆等等。

和旧学不同,新学从始至终都要教授算学,而且不限儒家经典,而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诸子经典。

除学制之外,则是先修师范学堂,有老师才有学子,在九大理工学院要设师范课,培养足够的先生,各省首府在五年内,都设立师范学堂,保证师资力量的充裕。

「主要还是以官厂的三级学堂为主,因为只有官厂才能养得起这些学舍,等到师范学堂足够,再谋求三级学堂从官厂丶京营丶水师向府州县扩展。」高启愚提醒皇帝,不要操之过急,这活儿是个精细活。

上来就急匆匆的把这些学堂建起来,到时候没老师,也没学生,无法维持,全都荒废了。

八章八十四节,每一节高启愚都记得清清楚楚,并且把其中的关联都讲的一清二楚,讲到口乾舌燥的时候,冯保还专门砌了两杯好茶。

这里面有一章颇为有趣,严令戒袭用外国无谓名词,皆要转译再用,以存国文,端正士风。

这里面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比如泰西的教派,将他们的神(Deus)翻译成了上帝,这样利于天主教的传播,而礼部研究认为,他们的神应该以他们的名字音译,比如陡斯(Deus)丶罢德勒丶费略和斯彼利多为准。

这类的名词有很多,各地学堂严禁使用不正确的翻译。

「严格来说,没有经过朝堂册封的祭祀,都是淫祭,泰西的神没有经过陛下册封,是不准在大明腹地传播的。」高启愚作为礼部官员,详细的为陛下解释下,泰西在大明传教的非法性。

显然,罗马教廷是不可能接受他们的神,被大明皇帝册封这种荒唐的事儿发生。

整本奏疏,还有很多有趣的规定,比如任何私塾和家学,都不允许教授两本兵书,这两本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丶《练兵实纪》,其他兵法不做限制。

「这是为何呢?其他兵法不禁,为何戚帅两本要禁?」朱翊钧眉头紧蹙的问道。

高启愚赶忙说道:「陛下,这不是兴文匽武,是因为两本兵书,实在是太具体了,讲武学堂讲授就好。」

「如此。」朱翊钧知道了为何这两本兵书会被禁止了,实在是太具体了,容易闹出些乱子来。

高启愚继续说道:「第六章第十七条:学正不得鼓噪,学子不准妄干国政,暨抗改本堂规条。」

「夫子有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又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位者,本也,本分之谓也。学子当恪守学规,专精学业,此学生之本分也。果具爱国之心,存报国之志之辈,理当厚自期待,发愤用功,俟将来学业有成,出为世用,以图自强,孰不敬之重之。」

「腾为谬说,妄行干预国政,或纠众出头,抗改本堂规条。此等躁妄生事之徒,恐难成大事,各学堂应即照章惩儆,决不可稍涉姑容,致滋流弊。」

「陛下,有些势要豪右蛊惑学子,少壮学子容易冲动,易被贱人所利用,此规禁令,因此而设。」

高启愚既然总揽兴学之事,自然不会给学政埋下一个大雷,少壮学子,每一个都是大明的未来,他们被歹人所利用,是大明的巨大损失,不让政治活动进入学堂,是底线。

朱翊钧点头说道:「这些个学正,在学堂上胡言乱语,也要严惩不贷,朕仍记得国子监监生,歧视理工院生之事,还把绘测望远镜给摔坏了。」

高启愚继续讲解着他的丁亥学制,他已经尽量精简了,但还是占用了皇帝一个多时辰的时间,才把条规讲清楚,讲明白。

「臣以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此为国之长策。」高启愚总结性的说道,丁亥学制,预计用一百年的时间,去实现皇帝的野望,无论贫富贵贱,人人有学上,人人能识字。

朱翊钧平静的问道:「多少钱?」

「很多钱。」高启愚深吸了口气说道。

朱翊钧笑了笑继续问道:「很多是多少?」

「就是非常多。」高启愚沉默了下,仍然含糊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高爱卿跟朕打哑谜是吧。」朱翊钧笑的阳光灿烂,不是高启愚想糊弄皇帝。

高启愚的想法很简单,他的设想非常美好,但实现这个设想,用掉的银子,绝不是小数目,他怕巨大的财政预算把皇帝吓跑了,把投资人吓怕了,他这个项目还干不干了?

「累年投入都要增加,百年时间,恐怕要十数亿银,才能初有成果,而且每年还要近亿两白银维持,这还是丁口四亿以内,若是丁口再多,恐怕更多。」高启愚闭目良久,叹了口气说道:「比京营水师都要贵的多的多。」

朱翊钧说要人人有学上,张居正说,陛下看看世界地图吧,日不落帝国更容易实现。

真的很贵,投资十数亿两白银,每年要上亿两白银维持,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消耗。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只能是朝廷投入是吧,民间几无助力。」朱翊钧盘算了下,摇头说道:「普及教育,任重而道远,道阻且长。」

势要豪右恨不得自己千秋万代,教育就是最大的阶级门槛,让穷人读书明智,读得多了,穷人突破了阶级壁垒,他们这些势要豪右丶乡贤缙绅就会被取而代之。

好不容易搞好的普遍教育,这些势要豪右丶乡贤缙绅也会想方设法的破坏掉,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朝鲜搞了个《训民正音》的彦文,将汉学牢牢掌控在了文武两班的手中,搞得朝鲜乌烟瘴气,在倭寇手底下只走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被攻灭。

「你这个规划是极好的。」朱翊钧点头说道:「就按着你这个规划来吧,百年长策是远景,五年定一次,这五年究竟要做什麽,把它实现,是近景,路嘛,一步一步走。」

「很贵。」高启愚攥紧了拳头说道,他希望陛下做好准备,这是个赔本的买卖。

「教育啊,是不会亏的,朕投入多少,大明就会得到多少的人才,人才又能推动大明革故鼎新,不断向前。」朱翊钧坐直了身子说道:「再贵也得做。」

皇家理工学院已经证明了,这是个亏钱的买卖,理工学院学子毕业以后,朝廷抢不过民舍,第一期一千四百学子毕业,朝廷就抢到了四百人。

皇帝巨大投入,开花结果的时候,民坊摘了果子,长此以往,对大明而言是赚的,对陛下个人而言,是亏的。

高启愚其实非常赞同沈鲤的强制分配,甭管领不领膏火钱,都强制给朝廷干五年活儿再说。

封建帝制之下,不肯给皇帝干活,一点都不忠诚!

这个矛盾似曾相识,洪武年间,大明缺少足够的官僚,一些心怀故元的士大夫,宁愿砍了手指头也不肯出仕。

强制分配为朝廷效力,也算是大明的祖宗成法,沈鲤是个极端保守派,对祖宗之法颇有研究,如果没有,可以现编一个。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