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不同的态度(2 / 2)
作为沿海填海的骨料,可以减少很多填海原材料成本,还可以将粗盐废物利用。
与此同时,黄河沿岸也开启了一个项目,那就是抽沙造坝项目。
这个项目和海水淡化厂的粗盐填海差不多。
一个是用废弃的粗盐。
一个是用难以利用的黄河河沙。
没有办法,黄河河沙和其他河流的泥沙不太一样,黄河河沙的颗粒度比较小,而且非常光滑,并不是合格的建筑材料,不然国内早就抽黄河的河沙了。
现在开启这个项目,一方面是为了解决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渤海沿海地区的沿海大坝提供原材料。
抽出来的河沙,通过大型的电磁铁,将河沙之中的铁砂和一部分磁性金属吸走,这些铁砂作为铁矿石使用;然后进行过筛,将颗粒度比较大的河沙筛选出来,作为建筑材料。
最后剩下的泥沙,全部填装到类似于方船的容器之中,通过飞艇吊运到渤海沿海,作为人造山的原材料。
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断抽沙,在南排河附近的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条海拔高度20米左右的沿海大坝。
不过和粗盐不太一样,这些装满了黄河泥沙的容器,并没有封盖,而是完全露天敞开。
为了增加一部分经济效益,这些沿海大坝上面敞开的泥沙,被种上了转基因砧木,作为种植樱桃的场地。
南排河附近的居民,从一开始的惊讶,到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
每天飞来飞去的大型运输飞艇,将一个个装满泥沙的坝体吊运过来,像堆迭积木一样建造在堤坝。
看起来这种堤坝好像不太靠谱。
但如果大坝的宽度达到几公里呢?
没有错,渤海湾沿海的大坝宽度设计标准为至少5公里。
除非附近有高于海拔30米的地方,不然都要堆满5公里的宽度。
如此一来,哪怕是普通的重力坝,也可以阻挡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水压冲击。
而这些堤坝上面,可以作为新的农田丶果园丶道路和居民区。
不断被抽沙的黄河下游河道,则会成为一条更深的新河。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个人造湖泊。
官方已经在计划,将漠南的一部分沙漠改造成为农田之后,作为齐鲁省丶冀省丶豫省移民的安置区。
因为官方计划在黄河下游沿线,建设15到20个大型的人工湖泊,这些湖泊的位置,就是一些低洼的地区,或者古湖泊遗址。
这些人工湖泊既可以储存夏季暴雨的降水,同时可以调节华北平原的气候,挖掘出来的泥沙还可以作为沿海堤坝的原材料。
虽然损失了一部分平原,但比起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洼地区,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了。
至于这些人工湖泊会不会吸空黄河,其实并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因为目前渤海湾各地的海水淡化工厂,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到时候源源不断淡水注入这些湖泊,反而可以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至于全球变暖丶海平面上升带来的降水,其实中科院的很多科研团队对于这个趋势的研究,目前还存在很多争论。
大家都不敢打包票,说全球变暖,华北平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降水。
因为现在全球气候突变,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出现,让天气预测变得更加困难起来。
如果以一年的尺度来看,可能华北平原的降水量确实增加了。
但如果以月度的尺度来看,可能会出现夏天的雨季暴雨倾盆,冬天的旱季乾燥无雪。
这种情况反而更加致命。
要知道华北平原可是普遍种植冬小麦,冬小麦在冬天需要下雪,而且下雪量必须比较大才可以。
要是华北平原冬天不下雪,冬小麦的收成将非常差。
因此现在建设一批人工湖,也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的发生。
人工湖泊可以在雨季储水,当地的增加蓄洪能力,旱季保证农业用水,同时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这些项目的出现,就是为了应对难以预料的未来。
不过比起国内的积极应对,国外则显得消极得多。
哪怕是欧美这些老牌发达国家,仍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确实,例如阿美丽卡,他们确实无所谓,反正沿海被淹了,他们内陆还有大片荒地可以利用,以北美洲的面积,别说养三亿人口了,就算是五六亿人口都绰绰有馀。
更何况阿美丽卡的各州也是各怀鬼胎。
类似于德克萨斯州丶佛罗里达州等沿海州自然希望积极应对;但那些内陆州,和地形比较高的加利福尼亚州,他们则一副无所谓,甚至在暗中制造障碍,想藉机打击东南沿海的各个州。
面对这种自然伟力,还在勾心斗角,阿美丽卡的衰落已经成为定局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