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4(2 / 2)

加入书签

天色渐亮,居然还有镇上的人过来买豆腐,原来婆媳俩的豆腐一到镇子口就被人抢完了,剩下的人还问有没有。她们就说了周家村自家的位置。

来的人多了,村里的人也知道周家在卖豆腐的事了。

一个个的都来看稀奇,千人千面,有嫉妒的,有羡慕的,也有愿意帮忙的。

但凡帮忙,温云起都给送上一碗豆腐。

中午之前,二十多斤豆子全部点完,只剩下最后一锅没卖,杨招娣很喜欢赚钱,不愿留在家里做饭,带上了自家男人和孩子,又跑了一趟镇上。

豆子四文一斤,豆腐三文一斤,其实镇上的人卖的是四文……堪称是暴利,皆因为点豆腐的手艺难得,谁家要是会点豆腐,那都是留给儿孙传家,绝不会往外传。

镇上卖豆腐的人家姓柳,他们家手艺一般,点豆腐的卤味很重,豆子的腥气明显,香味就淡了。

没有对比,柳家的豆腐也还好吃,如今有了温云起点出来的,再回头去看,那差的不是一点儿。

整个镇子有二十几个村落,周家村只是其中之一,往日柳家的豆腐就不够卖……他们不敢请人,怕手艺外传,家中人又不多,一天到晚也点不出多少。

做独门生意,柳家人倒也不慌,点出多少都能卖掉,反正就和在地里干活一样,用尽力气,能做多少算多少。

如今多了周家的豆腐,柳家有不少老客,生意暂时没受影响。

豆腐点完,送走了村里看热闹的人。周母开始给全家做午饭,温云起没有歇着,继续帮着烧火。

周父看吃饭还有一段时间,把石磨和桶盆洗完,他闲着无事,提了柴刀上山去了。

这点豆腐要烧不少柴火,家里的柴火用来做饭可以管大半年,如今开始卖豆腐,也不知道能不能管一个月。

周母半夜就起,干到现在,身体上很

是疲惫,但脑子却很亢奋。方才有村里人在,好多话不好说,此时忍不住了:“大椿,你何时学的手艺?”

“去年。”温云起张口就编。

那周大椿十多岁起就经常进城扛大包,一年中至少有半年都在外面混迹,并没有每天十二个时辰和家里人相处。因此,温云起说自己会干,家里人也质疑不了。

至于码头那边,大家都是短工,周大椿身边的工友时时在换,也无人能跳出来质疑。

周母手中砰砰砰切着菜:“那你怎么不早说?你昨天买豆子真的吓我一跳,我以为你不行……”

她喋喋不休,发泄着自己的兴奋。

等到吃午饭,镇上的夫妻俩也回来了。

“大椿,你这需要我帮忙吗?”周大喜因为弟弟娶妻,加上给地里拔草,已经在家歇了近一个月。

若是弟弟不需要帮忙,那他还是得进城干活。

“要!”温云起承诺,“我给你开工钱,工钱肯定比你在码头上赚的要多。”

码头上扛包,一天能赚到三十铜板左右。

杨招娣满脸兴奋:“那我呢?三弟,我也能干,绝对听话。”

刚才在回来的路上,夫妻俩已经商量过了,周大喜觉得,如果自己能留下来做事,在家里就能赚到银子。这算是弟弟帮了他的忙,兄弟之间应该互帮互助,弟弟帮了他,招娣在家里干活就算是还了情分,不应该再要工钱。

毕竟,招娣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